科学人才观与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
本文选题:人才观 切入点:科学人才观 出处:《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年12期
【摘要】:文章分析了人才观的发展与演变,总结了科学人才观的形成过程,根据科学人才观的内涵和理念,阐述了树立科学人才观对教育的指导作用。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引、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简述了高等工程教育的内涵及其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体系结构、内容要求,为高等工程教育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提供了指导。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of talent, summarizes the forming process of the concept of scientific talent, and, according to the connotation and concept of the concept of scientific talent, expounds the guiding role of setting up the concept of scientific talent for education, guided by the view of scientific tal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of talent growth, the connotation of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the system structure and content requirements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training are briefly described, which provides guidance for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to train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talents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江苏理工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江苏理工学院发展与规划办公室和高教研究室;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应用型本科工程教育中设计环节的实践研究”(编号:11JDGC00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6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叶忠海;;人才学基本理论及应用[J];中国人才;2007年01期
2 朱高峰;关于中国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问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3 ;回归工程 多样化 宏观管理──赴美考察报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6年01期
4 朱高峰;;教育思想论札之二(二则)[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5 朱高峰;;论我国工程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研究;1999年01期
6 张伟远;;人才观和教育观的过去和现在[J];上海教育科研;1985年06期
7 袁家军;;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规律[J];石油教育;2012年06期
8 王通讯;;全面解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2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进忠;毛慧贤;;普通本科院校纺织材料学课程教学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5期
2 王若虹;;构建新的教育理念 培养高技能人才[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3 杨欣;苏玉刚;谢昭莉;李斌;;基于“科学家与问题”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3期
4 吴文辉;;高校工程教育特色专业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何斌鸿;侯朝辉;唐课文;阎建辉;;地方院校化工类“三平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7期
6 王金生;朱黎辉;;彰显个性与资源整合基础上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成功(教育);2008年05期
7 褚洪;孙景宏;孙雍君;范拓源;;北京科技大学在金属材料领域强化优势地位的思路与对策[J];材料导报;2007年11期
8 孙景宏;褚洪;孙雍君;范拓源;;高校基于EC2000的自评与思考——以北京科技大学为案例[J];材料导报;2007年11期
9 邵丹;王绍强;;网络工程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23期
10 姚钟伦;苑德春;付大鹏;陆向阳;崔宏伟;;现代工程实践平台建设与实践教学的探索[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齐华;;以大工程理念构建多学科现代工程教育平台[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赵风华;;“钢结构”实践性教学改革中的若干问题[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忠宝;马国远;姜明健;;提高动力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综合措施[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4 高玉杰;刘泽华;李瑞宁;裴继诚;;轻化工程专业卓越人才的工程型创新培养模式探索[A];第5届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军;回归工程实践: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夏建国;技术本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夏燕靖;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的探讨[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4 王昕红;专业主义视野下的美国工程教育认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曹希绅;中国地质人才需求预测及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彭跃华;区域科技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秀美;农业产业化人才开发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8 刘筱;印度工程技术教育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徐斌;创新型工程人才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陈国松;我国重点大学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改变;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的实施状况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清;未来五年(2011-2015)陕西重大项目人才支撑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成名婵;工程领导力开发的创新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刘小明;新型“工程与公共政策”硕士学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高宏德;改革开放以来地方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6 张捷;A独立学院人力资源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叶奕芳;新型工业化背景下高等工程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8 颜华;基于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目标的成都金融人才需求预测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牛斌;青年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岳平花;基于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员工培训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和胜;科学人才观的落脚点[J];领导科学;2004年19期
2 刘广全;确实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科学人才观[J];创造;2004年10期
3 曾德聪;人才强国战略与科学人才观[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10期
4 ;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J];发展研究;2004年10期
5 曾德聪;人才强国战略与科学人才观[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10期
6 吴以桥;科学人才观的哲学意蕴[J];群众;2004年08期
7 陈爱新;浅析科学人才观[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5年02期
8 赵世文;科学人才观的“五种意识”[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曾庆红;;辩证阐述科学人才观政绩观[J];科教文汇;2005年02期
10 骆克任;冉小毅;何亚平;;科学人才观的表现及相关建议[J];上海企业;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全明;张广科;;科学人才观及其战略实施机制[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朱学义;董靖;黄国良;;当代人才观新论[A];2012-2015年转型期的中国——中国未来研究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梅长青;;试以科学人才观审视老年人才资源开发[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一)——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三[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全新;论述科学人才观的一部力作[N];光明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贺 文;科学人才观引领人才工作前行[N];中国人事报;2006年
3 徐颂陶;科学人才观的理论与实践价值[N];中国人事报;2006年
4 江仲俞;我省坚持以科学人才观集聚英才[N];江西日报;2007年
5 陈振亮;树立科学人才观[N];学习时报;2006年
6 沈荣华;树立科学人才观不能“唱山歌”[N];组织人事报;2006年
7 俞嘉骏;以科学人才观推动区域合作[N];组织人事报;2007年
8 记者 苏励;省人事厅启动树立科学人才观寻人才兴冀之策主题调研活动[N];河北日报;2008年
9 黄立群;科学人才观与人才选用[N];中国邮政报;2005年
10 ;叶县:践行科学人才观创造工作新亮点[N];平顶山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永春;科学人才观视野下的基础教育人才培养对策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3年
2 王涛;胡锦涛科学人才观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3 穆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科学人才观探析[D];东华理工大学;2012年
4 李庆伟;科学人才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5 古江波;发展哲学视野下的科学人才观[D];延安大学;2013年
6 郑贤俊;新时期党的高校科学人才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姜铭铎;科学人才观指导下欠发达地区人才开发战略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4年
8 张立;科学人才观指导下的宜兴人才建设新机制研究[D];江南大学;2014年
9 郁晓雁;科学人才观下的中学自主学习教育模式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99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699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