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大学生网络行为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8 13:13

  本文选题:大学生 切入点:网络行为 出处:《扬州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网络的出现和使用为标志,人类迈入了全新的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人花越来越多的时间使用着网络。自互联网在来到中国,大学生便成为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所做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所显示:10-29岁的青少年成为中国互联网使用的主体,比例高达56.5%。而《2009年中国青少年网上行为调查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19-24岁的年网民最集中,达到50%,可见大学生网民是网络使用群体中最活跃的群体,该群体在大部分网络功能上的使用率都达到最高。互联网不仅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也在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及行为。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网络行为与其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关系,为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实证依据。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通过查阅已有的相关书籍、论文和研究报告,总结有关网络行为的有关研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概括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问卷调查法采用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问卷回收并录入数据,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问卷调查的数据,主要进行Pearson积差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最后针对文中提出的假设得出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和一个表示网络行为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 (1)网龄与心理健康中的躯体化层面有正相关性,与恐怖层面有负相关性,在0.05水平上有显著性; (2)平均每周上网次数与心理健康的其他层面有负相关性,在0.01水平上有显著性,平均每周上网次数与心理健康的其他9个层面以及总分都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3)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与心理健康的各层面均无任何显著的相关性; (4)上网目的总分与心理健康中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其他、总分等层面在0.05水平上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个别项目的负相关性在0.01水平上也达到显著水平; (5)主要使用的网络功能总分与其心理健康的各层面及总分均不存在任何的显著相关性,但是,网络功能各子项目与心理健康各层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性; (6)网络行为依赖程度中的耐受性、人际健康学业、强迫性、戒断性、突显性、时间管理问题所有层面与心理健康中的所有层面在0.01水平上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而且有的项目之间呈现了较高的正相关性,例如,强迫症状与戒断性、敌对与强迫性以及网络行为依赖程度总分与心理健康总分之间都有较高的正相关性; (7)心理健康总分=74.271+15.995×性别+14.076×各类信息查询+9.484×网络游戏+3.339×强迫性+2.154×戒断性+1.841×人际健康学业-9.298×学生来源-8.475×电子邮件-7.809×学习知识技能-5.839×休闲娱乐-3.917×网络电话-2.845×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it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and use as a symbol, mankind has entered a new era of information. The Internet has penetrated into all aspects of society, more and more people spend more and more time using the network. Since the Internet came in China, students have become the main groups of the network.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Chinese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China statistical report on Internet > shows: 10-29 year olds Chinese become the subject of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the proportion of up to 56.5%. and <2009 for Chinese youth online survey for the investigation report" shows: Internet users at the age of 19-24 years of Internet users the most concentrated, reached 50% visible, Internet use is the college students the most active community groups, the groups used in most of the network function of the rate were the highest. The Internet has not only changed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way of life, also affect the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previous research,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ackground of network of university students' network behaviors and mental health, for the new period,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o provide some empirical evidence.
This paper mainly adopts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interview method and questionnaire method. By consulting the previous related books, papers and research reports, summarize the relevant research about network behavior, to a certain extent summary, based on this hypothesis.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and mining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paper questionnaire and network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s and input data, the analysis of the survey data using SPSS16.0 statistical software, mainly Pearson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finally proposed the hypothesis of the conclusion.
In this paper,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nd a regression equation that indic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twork behavior and mental health are derived.
(1)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ge of the net and the somatization level in mental health,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horror level, and a significant level in the 0.05 level.
(2)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weekly Internet surf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mental health.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at the 0.01 level.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times per week and the other 9 levels of mental health as well as the total score.
(3)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verage weekly Internet time and all levels of mental health.
(4)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otal score of Internet access and somatization, obsessive compulsive symptoms,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depression, hostility, total score and other 0.05 levels in mental health, and the negative correlation of individual items reached a significant level at 0.01 level.
(5)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otal score of network function and mental health level and total score. However, there a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each sub level of network function and mental health.
(6) the network behavior depends on the degree of tolerance, compulsive, interpersonal and health studies, withdrawal, salience, time management problems in all aspects of all levels and mental health in have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at the 0.01 level, and show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the higher some projects for example, 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 with the withdrawal, have a higher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hostility and compulsive and network addiction score and mental health score;
(7) mental health score =74.271+15.995 * +14.076 * sex all kinds of information of +9.484 * +3.339 * +2.154 network game forced withdrawal of +1.841 * * * -9.298 interpersonal and health studies of -8.475 * -7.809 * e students learn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5.839 * -3.917 * -2.845 entertainment network telephone * to meet like-minded people.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44;G64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全丽阳;;大学生网络行为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研究[J];时代金融;2009年07期

2 王长生;关于体育运动与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研究[J];湖北三峡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3 陈巧蓉;;大学生网络心理特征分析及导向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05期

4 杨贵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赵殿军,徐金尧,孙庆祝,张勇,沙继斌;在读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6 籍青林,崔寅;体育教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陈松英;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J];中国健康教育;2005年03期

8 林志萍;薛新力;;大学生惧怕否定心理与心理健康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9年12期

9 李莹;廖传景;朱浩亮;;高校青年教师网络使用及其对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年01期

10 李源泉;;高职高专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昭红;石艳华;;多元社会型态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积极回应[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2 廖明英;;自我图式与心理健康[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王会法;王华;;心理健康是老年人面临的最大问题[A];第二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吴谅谅;;特殊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沙若莲;;老年心理健康[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王文增;魏忠凤;;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的干预研究[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卢文滔;朱亿萧;李征;;在内地的澳门大学生大五人格、文化适应和心理健康[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启明;;师范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9 陈飞霞;;论心理健康与心理病变[A];浙江省推广发展健康促进学校项目论文集[C];2005年

10 解岩沁;;要十分关注老年人情感心理健康[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缪海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期待更多关注[N];无锡日报;2005年

2 苏福;吉林边防总队医院成立心理健康服务中心[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3 记者 杨济泽 通讯员 秦乐乐;淮工500心理委员解“心结”[N];连云港日报;2010年

4 高虹 季帅;扬州多渠道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N];江苏教育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丹;政协委员呼吁:学校教育莫忘“心理健康”课[N];榆林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方娟 苏玲;关注心理健康 让孩子健康成长[N];巢湖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李艳;关注心理健康:来自心理咨询室的报告[N];岳阳晚报;2010年

8 本报驻京记者 王乐;“成人”比成材更关乎幸福[N];文汇报;2011年

9 义煤集团公司直属幼儿园 曹卫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N];周口日报;2011年

10 杨丽;结婚比同居更有益女人心理健康[N];北京科技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艳芬;中国心理健康服务理论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杨海;军校新生心理弹性因素及心理训练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3 李逸龙;乐观人格与心理健康、工作绩效的关系及其中介、调节机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4 许明智;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和信效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5 杨剑;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效益互动模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爱莲;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核心胜任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田录梅;自尊的认知加工偏好及其对情感反应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劲梅;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杨福义;内隐自尊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立敏;印象管理与女性健身活动及心理健康的关系[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原;信阳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干预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0年

2 魏艳哲;北京中医药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蔡先锋;体育运动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4 张晓峰;武警官兵心理健康与职业压力、社会支持、集体效能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朱佳;《中职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的编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莫夏莉;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7 胡蓉;组织变革中工作应激、自立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孟淑青;中专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亮;合肥地区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10 周方芳;学优生、学困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217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7217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6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