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评
本文选题:高校 + 人力资源管理 ; 参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01期
【摘要】:绩效考评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其最终目的是引导和激励员工承担工作责任和积极贡献。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引进绩效考评,必须注重考评体系的设计和推进方式,从而达到优化组织人力资源配置,激励员工的作用。
[Abstract]:Performance appraisal is a very important work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 The result of performance appraisal can directly influence employee ' s personal interests . The final aim is to guide and motivate employees to take responsibility and positive contribution .
【作者单位】: 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西南科技大学2010年校级教改项目(编号:21910xn037)科研成果
【分类号】:G6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谢合明;高校绩效考评体系建立初探[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胡中锋,袁志忠;论高校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陈达云;;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行高校绩效管理[J];教育与经济;2006年02期
3 韩晋;;事业单位绩效管理[J];科技信息;2007年04期
4 柳丹枫;构建党校图书馆工作绩效综合考评指标体系[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年03期
5 谢涛;浅论传统国有企业绩效考评体系的改进[J];四川建筑;2005年04期
6 穆健康;;刍议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考评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武恩钧;天津市高校竞技体育绩效评价与资源配置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学振;高校管理干部能力考核及其信息系统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2 郑雪艳;高等学校人才资源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3 原海滨;高校行政部门绩效评价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3年
4 高静;四川省三级医院护士长绩效考评行为观察量表的研发[D];四川大学;2005年
5 林海源;吉林供电公司综合量化考评体系的应用与评价[D];吉林大学;2005年
6 宋晓峰;胜利有限公司中层管理者绩效考核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7 常印祥;东光集团员工绩效考评体系设计[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8 宁洪波;长沙矿山研究院机械厂员工绩效考评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9 陈品琴;职业学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珂;高校中层管理干部绩效管理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静秋;;浅议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问题及建议[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6期
2 毛勇;;浅析国内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5期
3 李姝妍;;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王春晖;;我国部分独立学院人力资源建设分析[J];知识经济;2011年14期
5 方益闻;;关于国内高校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分析[J];中国市场;2011年32期
6 林苑纯;;略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7 张建祥;;确立教师在高校办学中的主体地位[J];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07期
8 李小春;朱慧慧;;浅谈高校劳动合同制人员的信息化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3期
9 寇红涛;;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年13期
10 吴尚丽;;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现状分析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文泉;;人力资源管理在高校引智工作中的应用[A];北京高校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文集(第一辑)[C];2004年
2 王艳霞;濮绍京;;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提高高校教学质量[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3 王懿;刘卫东;王振维;;基于胜任力的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框架初探[A];中华医学会第12次全国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4 沈自友;;论高校辅导员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原则[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何菊莲;;人格化管理: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杜锋峰;;高校档案馆的人力资源管理“从高校档案馆近年来人员结构变化说起”[A];北京高校档案学术论文汇编[C];2006年
7 吴娟;李好好;;高校人力资源成本及生均成本的计量研究[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赵普光;李军;王振合;赵延金;;山东省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实证研究[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彭延岭;;从人的全面发展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10 陈思先;;浅议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伦理问题[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建一;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领域而非一个学科[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3年
2 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肖鸣政;研究与规划高校人力资源开发战略[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记者 夏欣;人力资源管理学科和人才需求旺盛[N];光明日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张小燕;不管将来干什么,先做好眼前的事[N];厦门日报;2006年
5 孙长波;人力资源、会计受青睐法学、计算机遭冷落[N];烟台日报;2007年
6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王俊杰;将晋升理论引入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常百灵;浅谈人力资源管理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运用[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郝薇;5000余高校学子“热身”招聘会[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9 记者 邹良丽;133个岗位为应届毕业生量身定做[N];威海日报;2009年
10 吕妍;六成毕业生找到“婆家”[N];新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冠华;内蒙古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关云飞;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王慧;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4 山鸣峰;人本与效率[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耀刚;高等学校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饶敏;高校高绩效工作系统及其对研究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7 王爱敏;我国公立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8 王懿;大学重点学科创新人才胜任力模型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9 王海威;大学教师心理契约的结构及其动态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王哲;高校科技工作者激励机制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丹;新《劳动合同法》对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王伟;价值工程在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案例分析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0年
3 张燕;ZZJT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许建功;GK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游泽宇;民办高校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薛思军;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姜研;HRM视角下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8 刘杰;我国高校人力资源规划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9 刘艳;基于客户关系管理思想的高校激励机制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10 安凤华;GCJS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377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737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