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术权力运行机制研究
本文选题:大学 + 学术权力 ; 参考:《西南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摘要】:大学学术权力运行机制研究,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和有关理论,对研究中涉及到的几个基本概念做出了如下界定:(1)大学。也称高等学校或高等院校,简称高校,是实施高等教育的社会组织或机构。本研究所指的大学仅包括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立普通高等学校中的本科大学和学院。(2)学术。是指探究、综合、传播、应用专门而系统的学问的活动过程和结果。本研究所指的学术包括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活动。(3)权力。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某一主体凭借和利用某种资源对客体实行价值控制,以实现主体意志、目标、利益的一种强制性力量和特殊的影响力。(4)大学学术权力。是指大学组织、团体和个人对学术机构、学术人员、学术事务、学术活动和学术资源等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本研究所指的大学学术权力主要包括个体学术权力、团体学术权力和组织学术权力;行政性学术权力(职位权力)和民主性学术权力(专家权力);纵向学术权力和横向学术权力;正式学术权力和非正式学术权力;学术决策权力、学术执行权力和学术监督权力等。(5)机制。是指在客观事物或现象有规律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变化、发展的各种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方式和原理。一种机制或是一种“特定的因果关系模式”,或是一种“带规律性的模式”。(6)大学学术权力运行机制。是指大学学术权力在有规律的运行过程中,影响这种运行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方式和原理。简言之,大学学术权力运行机制就是大学学术权力运行“带规律性的模式”。 本文以权力社会学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大学学术权力运行的一般原理。这些原理包括大学学术权力运行主体与客体及其相对性、运行过程及其连续性、运行程序及其规范性和严密性、运行方式及其多样性、运行实际轨迹与理论轨迹及其差异性、运行结果或后果及其可评价性和可监督性,以及运行目的或目标及其价值性和导向性。选取机制设计理论和比较经济学的DIM方法(即决策方法)作为理论视角,构建了大学学术权力运行机制的理论模型。该理论模型主要包括:(1)大学学术权力运行机制的形式结构。基于机制设计理论和DIM方法构建的大学学术权力运行机制的形式结构包括七个子机制:即决策机制(Decision Mechanism)、信息机制(Information Mechanism)、动力机制(Motivation Mechanism)、导向机制(OrientationMechanism)、协调机制(Coordination Mechanism)、监督机制(Supervision Mechanism)和保障机制(Protection Mechanism)。每一种子机制都有其特定的涵义、类型、结构、功能和运作机理。(2)大学学术权力运行机制的要素结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运作环境、运作动力、运作主体、运作程序、运作手段、运作目标等。每一种要素都有其特定的结构和功能作用。(3)大学学术权力运行机制的主要功能。有激励功能,自我实施功能,得益功能和发展功能等。(4)大学学术权力运行机制的作用机理。大学学术权力运行机制可以通过以下任何一种方式发生作用:一是自我实施,二是强制实施,三是放弃或重新设定。 本文对我国大学学术权力运行机制的成就及问题进行了反思。首先,充分肯定了我国大学学术权力运行机制改革与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其次,运用实证与引证结合等方式,对我国大学学术权力运行机制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采用自编的《大学学术权力运行机制情况调查问卷》,在我国15所不同类型的公立大学,面向603名行政干部、教师和研究生进行了测验研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我国大学学术权力运行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我国大学学术权力运行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结构不完善、不合理;第二,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第三,运行状态不佳。同时对我国大学学术权力运行决策机制、信息机制、动力机制、导向机制、协调机制、监督机制和保障机制在运作主体与客体、运作对象与范围、运作制度与体制、运作手段与方式、运作过程与程序、运作目标与结果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第三,对导致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指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观念陈旧、认识不到位;二是制度不够完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三是体制不健全、不顺畅。 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大学学术权力运行机制的取向与原则。认为,首先,需要更新四个思想观念。即摒弃传统的官本位观念、树立学术本位观念,摒弃传统的人治观念、树立现代法治观念,摒弃传统的机械论观念、树立科学的系统观念,摒弃守旧观念、树立创新观念;其次,需要确立三个价值取向。即有利于学术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有利于高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第三,需要坚持五项主要原则。即科学化、合理化、民主化、法制化和适应性原则。 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大学学术权力运行机制的目标和策略。认为,首先,需要确定一个基本目标。即建立“科学、合理、严密、有效”的大学学术权力运行机制;其次,针对我国大学学术权力运行机制中七个子机制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完善策略。这些策略包括:(1)决策机制完善策略。决策主体要更新决策观念、提升决策能力;明确权力边界,清晰界定决策对象与范围;建立健全决策制度与规则;健全决策组织与体制;采用科学的决策方式与方法;进一步规范决策过程,严格决策程序。(2)信息机制完善策略。提高信息主体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丰富信息资源;规范信息过程;健全信息系统;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运用科学的信息方法。(3)动力机制完善策略。健全大学学术权力运行制度,保障学术权益;创新大学学术权力运行体制,增强办学活力;完善大学学术权力、利益和责任机制,提供充足动力。(4)导向机制完善策略。重视目标导向;强化学术导向;调整利益导向;完善价值导向;把握舆论导向;强化政策导向;加强法纪导向;注重行为导向。(5)协调机制完善策略。提高协调主体的权威性和协调客体的配合度;明确协调的对象与范围;合理选择和灵活运用不同的协调手段与方法;有序推进协调进程,顺利实现协调目标。(6)监督机制完善策略。监督主体要更新监督观念、提高监督能力;明确监督对象与范围;规范监督过程与程序;健全监督制度;完善监督体制;采用先进的监督手段、方式与方法。(7)保障机制完善策略。提升保障主体和对象的保障意识和保障能力;完善保障制度;健全保障体制;大力培育、科学选择和实施保障手段;规范保障过程与程序。以上是针对我国公立大学学术权力运行机制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的完善策略。各高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突破口和侧重点,逐步推进、逐步完善。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思;解飞厚;;试论高校去行政化与学术本位的回归[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3期
2 蔺全丽;;我国学术监督及惩戒机制的建立[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陈景元;张爱华;;公立高校两权分离的现实基础与动力机制分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赵林记;;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中民主运行机制探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02期
5 于真;从公安系统构建新的运行机制的实践中看机制的涵义与要素[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2期
6 杨信礼;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J];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7 周鸿;论教育理论破学科的综合性创新[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8 孙芳明;;高校内在权力冲突分析及其协调机制的构建——以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冲突为基点[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陈何芳;;论大学学术发展的系统观——大学学术生产力“八维度”剖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6年03期
10 张意忠;;学术与政治:和谐共融[J];复旦教育论坛;2008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 李伯重;[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何芳;大学学术生产力引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赵俊芳;论大学学术权力[D];吉林大学;2006年
3 张意忠;论教授治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郝英奇;管理系统动力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王洪明;复杂性视角下的教育决策机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静漪;中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海萍;大学学术权力现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忍;现代大学学术权力运行机制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雷国华;高校学生权力保障机制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523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752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