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对当代高校德育的启示
本文选题:老子 + 道德思想 ; 参考:《兰州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当代高校德育实践工作离不开对传统德育思想的继承和批判。老子的教育思想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史中独树一帜,他的教育理念可分为三个方面。本文试图通过对老子德育思想体系的探究,实现德育资源在当代的转化,对我国当前德育工作作出一些贡献。 重温历史是充分理解老子思想的前提。本文首先通过历史分析法,重现了老子生活的社会背景,系统梳理了《道德经》教育思想形成的社会因素以及个人因素。接着,文章将老子的德育思想划分为三个部分:注重人自我身心和谐、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实现万物之间的和谐。其中采用文献分析法对老子三方面德育思想进行了层层解析和深入探讨。传统文化在当今的运用才是其价值体现。文章在最后一部分通过将古典思想与当今教育理念、德育实践两方面相结合,发掘了老子德育思想的价值,对于当前高校改进德育理念、德育方法、德育内容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采用辩证的态度,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老子德育思想的形成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同时也有着时代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在了解和运用老子思想这一宝贵文化遗产的时候,应该摒弃消极负面的因素,进行合理的借鉴和利用,从而真正为我国当代德育建设和道德实践做出贡献。
[Abstract]:The practice of moral education in contempor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inheritance and criticism of the traditional moral education thought. Laozi's educational thought is uniqu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ideology and culture, and his educational idea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make some contributions to the current moral education in China by exploring the ideological system of Laozi's moral education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resources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Reviewing history is the premise of fully understanding Laozi's thought. This paper firstly reproduces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Laozi's life through historical analysis and systematically combs the social and personal factor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thought of "the Classic of morality". Then, the article divides Laozi's moral education thought into three parts: pay attention to the harmony of human body and mind, realize the harmony between people and realize the harmony between all things. Among them, literature analysis is used to analyze Laozi's three aspects of moral education. The us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oday is the embodiment of its value. In the last part of the article, by combining the classical thought with the educational idea and the practice of moral education,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value of Laozi's moral education thought, and improves the moral education idea and the method of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present. The contents of moral education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We should adopt a dialectical attitude to critically inherit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formation of Laozi's moral education thought has a special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but also has the limitations of the times. Therefore, when we understand and use Laozi's thought as a precious cultural heritage, we should abandon the negative and negative factors and make reasonable reference and use for reference so as to make a real contribu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and moral practice in our country.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彦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德育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1995年03期
2 王金生;对建立德育新体系的一点思考[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3 韩宏莉;德育的困境与出路[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3期
4 白德昌;;认真落实德育的首要地位[J];成才;1996年03期
5 董德玲;寓德育于体育教学之中的几点尝试[J];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2期
6 杨洪革;计算机技术与德育环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7 王术井;寓德育于教学内容之中[J];继续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8 吴平,关俊峰,黄曙光,石杰;试论体育院校德育工作改革中的若干问题[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9 权文涛;努力开拓德育的新视野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正确导向[J];陕西教育;1999年10期
10 关鸿羽;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小燕;;“情商”概念在德育中科学渗透的意义[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2 钟涛;高宏锐;;科学课上进行德育,我这样做[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北卷)[C];2012年
3 周明远;夏谊;;高一学生身心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与德育思考[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4 张军英;;德育在培养大学生优良品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5 王仕民;;论德育政治功能的发展[A];高校德育主渠道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杨在明;;一次误会引发的德育思考[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保红;李力;;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看德育要强化的几个观念[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沈晓勤;;在德育中闪烁学生的主体之光[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邹丽萍;;信息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安全与高校德育发展新趋势[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10 李大伟;张雪梅;;建立职业素质评价体系,搭建中职德育新舞台[A];中国职教学会德育教育工作委员会德育教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沈雪梅;虹桥二中10年打造特色德育品牌[N];南通日报;2008年
2 孙建业;德育:首先要从怎样做人教起[N];辽宁日报;2002年
3 驻沪记者 张莉;赵德育:永远保持儿童般的笑脸[N];医药经济报;2008年
4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刘惊铎;如何提高德育的亲近感和吸引力[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高树林 通讯员 余志萍;弘扬历史抓质量 注重德育创平安[N];云南经济日报;2009年
6 康县大南峪学区教师 陈文月;在教学中抓好德育的几点体会[N];陇南日报;2009年
7 詹自飞 特约通讯员 李飞;创新德育模式打造铁甲英才[N];解放军报;2009年
8 宿迁市宿豫区来龙初级中学 金庆军;关爱——德育的根基[N];江苏教育报;2010年
9 王兴才 临淄区虎山小学校长;传承仁爱思想 打造特色德育品牌[N];淄博日报;2010年
10 通讯员 杨光权;阿热勒乡“牧寄校”通过德育达标校验收[N];阿勒泰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珊;德育时机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韩玉;德育的关怀:迈向教师的意义世界[D];西南大学;2010年
3 方新文;对话德育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于洪燕;中国传统“道德”内涵的现代解读与转换[D];西南大学;2010年
5 董蕾;邓小平德育思想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王倩;媒体时代大、中学生处理暴力和色情信息的德育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7 董宇艳;德育视阈下大学生情商培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8 隋子辉;“无产阶级政治”指导下的北京市中小学教育(1949—1966年)[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9 甘剑梅;德育现代性的哲学论辩[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沈晓敏;对话教学的意义和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建光;中学以人为本德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玲玲;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德育过程中的功能初探[D];苏州大学;2010年
3 吴丹;中学校园墙面文化德育主题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刘向宇;我国青少年休闲德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胡新天;美的德育初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6 郁蓓蓓;德育生活化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上的情境创设[D];苏州大学;2010年
7 闫茹;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学校德育的应对策略[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郝俊宇;试论中学德育的有效途径——主体德育[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家宁;论和谐教育思想在德育中的运用[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10 乐娟;构建我国民办高校德育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977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797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