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的制度分析
本文选题:大学生就业 + 地方高校 ; 参考:《教育评论》2012年01期
【摘要】:检视地方高校业已构建的经济资助、伦理关怀、心理襄援、教学管理和职业指导等五大制度系统,发现存在多种缺失。它们不利于大学生弱势群体未来职业发展中物质资本、心理资本、知能资本、职业品性和职业成熟度等必备素质的积累,予以揭示可以为进一步的制度创新提供依据。
[Abstract]:This paper examines the five systems of financial aid, ethical concern, psychological assistance,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career guidance that have been established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finds that there are many deficiencies. They are not conducive to the accumulation of essential qualities such as material capital, psychological capital, intellectual capital, professional character and professional maturity in the future career development of the disadvantaged groups of college students, which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further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作者单位】: 南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2010年度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对接模型研究”的成果,批准文号10YJA880123
【分类号】:G647.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文东茅;家庭背景对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及毕业生就业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2 葛道顺;镶嵌、自主与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重建[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3 王根顺;王彬斐;;当代大学生自杀心理研究综述[J];江苏高教;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继同;欧美人类需要理论与社会福利制度运行机制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胡孝德;;关于“人力资本”研究的几个问题[J];商业研究;2006年09期
3 雷勇;蒲勇健;;人力资源晋升模型博弈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15期
4 董云川;张建新;;少数民族聚居省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探讨——云南高校实证调研报告[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1期
5 马居里;赵淑兰;;低保救助中的负激励效应初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张玉蓉,刘陆克,蒋宾先;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唐芳;王永成;;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J];当代经理人(下半月);2005年03期
8 李怡心;;关于国外慈善事业的研究综述[J];道德与文明;2006年02期
9 林萍;论国有企业人才流失[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郑文力;论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8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为东;产业结构调整的资本支持战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2 兰邦华;经理人员股票期权制效率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李俊霞;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源开发[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4 宋永刚;自我发展:高校学术人员管理的新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陆慧;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增长[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6 陈国銮;迈向市场经济中的中国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樊建芳;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8 黄春生;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相关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9 陈万思;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10 马力;职业发展研究——构筑个人和组织双赢模式[D];厦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皮卫东;《案例》: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2 蒋晓川;“K师傅”集团的发展战略分析[D];重庆大学;2001年
3 代宏坤;四川省高级青年人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模型分析[D];四川大学;2001年
4 吴昌荣;湖南省药品经营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5 陈万思;中国企业家人力资本投资体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6 左慧玲;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7 李芬芬;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及教育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8 林国民;现代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测评系统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9 吴江生;深化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D];厦门大学;2001年
10 潘永生;泉州市民营企业管理若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郭宝华;大学生轻生现象的分析及对策[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赵延东,罗家德;如何测量社会资本:一个经验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3 孟庆恩;大学生自杀问题与危机干预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6期
4 马剑侠;大学生自杀心理研究与危机干预策略[J];许昌师专学报;2002年06期
5 齐力;大学生自杀现象心理分析与危机干预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秀水;;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与对策[J];群文天地;2011年08期
2 ;地方高校的改革与发展[J];大学(学术版);2011年07期
3 谢景文;何琼;;培养和提高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与对策[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19期
4 申健强;曾宪攀;;关于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文学教育(下);2011年06期
5 ;地方高校的改革与发展[J];大学(学术版);2011年05期
6 熊丙奇;;不能用大学生填补“民工荒”[J];黄金时代;2011年03期
7 程斯源;杨登明;亢小峰;;就业故事[J];教育;2011年17期
8 韩呼生;;群策群力 继往开来 铸就《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新辉煌——在《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理事会和编委会上的讲话[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年12期
9 罗传银;;大学生就业:从关注生存到全面发展[J];人力资源;2011年07期
10 ;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宏志;;完善大学生就业机制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何静;武威;;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唐红兵;周章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综述[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董燕;;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府对策[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蔡劲松;;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与思考[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郭宇刚;;大学生自主创业促进其就业的可行性分析[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7 ;第三节 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8 刘娟;张佳欣;;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歧视研究[A];北京市第十三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6年
9 王秀芳;胡彦勇;薛银卓;;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A];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燕平;宋淑贞;;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若干问题[A];国土资源行业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研究[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江涛;上海北京仍是内地大学生就业首选[N];中国信息报;2005年
2 聂扬飞;大学生就业须“自律”[N];安徽经济报;2004年
3 本期主持 王根喜;为大学生就业点亮明灯[N];安徽日报;2005年
4 秦建国 作者单位 南京财经大学院公共管理系;转变企业用人理念 促进大学生就业[N];中国改革报;2005年
5 木子风华;今年大学生就业还是难[N];中国旅游报;2005年
6 蒋晔 卢大敏 崔彦玲;我市大学生就业:两头乐观、中间低迷[N];常州日报;2005年
7 联超;大学生就业关键要转变观念[N];大理日报(汉);2005年
8 记者 张孺海 通讯员 董艳;他们更让人牵挂[N];湖北日报;2005年
9 齐智杰 记者 薛婧;观念陈旧仍是大学生就业软肋[N];黑龙江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李林;大学生就业,,家长操碎心[N];河南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孙祥;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及引导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3 吕京;西部地方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勇;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开发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邢繁辉;当代中国经济结构视域下大学生就业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6 刘春雷;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薛利锋;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志刚;论发展地方高校科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郑朝静;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10 姜世健;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红伟;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调查及其培养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郭娜;大学生就业问题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孙之光;政府扶持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4 那佳;大学生就业中公共部门作为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5 倪洪章;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王U
本文编号:18036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803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