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基于创业导向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与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1 22:36

  本文选题:创业导向 + 专业硕士 ; 参考:《高教探索》2012年06期


【摘要】: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在规范各专业各类型一般质量标准(最低质量)的基础上激励各培养单位积极探索特色培养模式和特色质量(改进质量)标准。目前可着重发展的培养特色模式至少有三:一是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模式,二是国际化培养模式,三是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本文认为:应用型人才的本质和最高表征是创业型人才,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应以培养"创业者"和在各种组织中具有创业精神的活动家为己任。为此,探讨了专业硕士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与实现路径,并为其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standardizing the general quality standards (minimum quality) of all kinds of specialties, th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of professional masters in China should encourage all training units to actively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 training model and characteristic quality (improving quality) standards. At present, there are at least three special training modes which can be developed emphatically: one is the docking mode with the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the other is the internationalized training mode, and the third is the entrepreneurial talent training mode.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essence and the highest represent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are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and the education of professional master's degree should take the cultivation of "entrepreneurs" and activists with entrepreneurial spirit in various organizations as their own responsibil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goal and realization path of the mode of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master's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for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湛江师范学院;
【基金】: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0JGXM-MS24)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3;F27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别敦荣;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反思与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2 朱为鸿;张应强;;大学文化创新与组织发展——华中科技大学个案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3 孙纬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01期

4 申恒运;陈福生;;美国研究生科技创业能力培养机制及其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小英;知识优势的理论基础与战略选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钱子健;罗新阳;;农村创业环境实证研究——以浙江绍兴为例[J];北方经济;2010年04期

3 李宝平;何金泉;;经济现代化视角下加快我国自主创新进程的路径思考[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姚毓春;;信息化背景下中国创业型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魏农建;王辉;王浩;;构建创业管理教育体系的比较研究[J];比较管理;2010年01期

6 张宇哠;;企业文化建设及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12期

7 李时椿;;商业模式创新:企业把握市场机会的金钥匙[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姜华;;科学出版——中国出版业面临的新课题[J];中国编辑;2006年01期

9 罗新阳;;农村创业环境评估体系研究[J];兵团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10 刘永萍;户涛;付玉梅;;高等院校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结果分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田学真;;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路径探析[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翟青;;人格特质、创新氛围与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建构基于中国装备企业的PICP创新力分析模型[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3 韦吉飞;;关于民族地区农民创业的思考[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二届(2008)学术年会——青年博士论坛“陕西新起点:创新·发展·民生”专题获奖论文选编[C];2008年

4 吴运迪;;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对我国创业生态的影响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曹之然;;创业理论研究:共识、冲突、重构与观察[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6 翟青;甄珍;赵涛;;大型企业中央研究院创新运作机制研究——以国际领先装备制造企业为例[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叶;建立创业型大学:管理上转型的路径[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顾旭东;吉林省全民创业政策体系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近;反向抵押贷款风险定价模型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解柠羽;美日汽车产业集群生命周期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峥;中国东北地区创业环境、公司创业导向与创业绩效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褚萍;中国西部地区创业型经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单业才;社会发展的微观探析[D];山东大学;2011年

9 高山;大学学科文化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郑亚楠;地市级媒体转企改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君霞;中小企业创业压力、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导向关系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朱萌博;科学发展观视域下天津发展创业型经济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3 田爱华;欠发达地区农民创业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蔡毅强;论大学生创业观教育的价值与实现路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冬梅;现阶段女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姜丽艳;民间创新成果推广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7 么琳;组织文化视角下大学教师管理的探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彭晶;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分析与调查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9 孙哲;吉林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机制与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婷婷;环境动态性对创业导向与创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周济;以改革求发展,以特色创一流──在华中理工大学1997年庆祝教师节大会上的发言[J];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01期

2 王冀生;;大学理念在中国的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3 别敦荣,康宏;合作教育:我国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方向[J];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4 ;朱清时:缺乏利于创新的大学文化使我们无缘诺奖[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年01期

5 刘献君;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大学[J];求是;2002年03期

6 杨叔子;进入新世纪 大学怎么办[J];孝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周远清;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年05期

8 陈跃;;强化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功能 推动我国小企业发展——美国高校“小企业发展中心”的借鉴与启示[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勇;;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对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年10期

2 张秀娥;田志伟;;高校大创业教育观与创业型人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07期

3 文丰安;;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理性审视[J];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4 周星梅;;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科技信息;2006年S3期

5 张慧峰;胥怀珍;;深化我校学分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6 黄骥;;科研管理“三服务”目标的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8年10期

7 王辉;刘海军;;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目标的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年01期

8 周敦华;将上海中医药大学建设成世界著名的品牌大学——2010年大学远景发展规划初探[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9 蔡翔;;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价值功能及实现路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10 童文胜;夏伦明;颜丹丽;;论创新型大学的创业型人才培养环境营建[J];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登明;;尊重学生个性,建立新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瑜;;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探讨[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李俊亭;杨睿娟;;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雷学文;俞晓;;土木工程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贾德利;尤波;于平;范宇红;;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6 沈苑;;创新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探[A];“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研讨会暨第十三次职业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文正;姜同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适应首都经济结构发展的合格人才——从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王小岗;乐进发;邱战洪;;土木工程专业“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杰臣;;试论独立学院三位一体的“331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其教学特色[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10 ;第二章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A];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柴葳;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杨敏;北师大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N];福建日报;2001年

3 记者 郑伟庭 通讯员 粤学宣;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N];广州日报;2009年

4 赵芮;不拘一格育人才[N];浙江日报;2010年

5 记者 蒲若梅 王笑梅;见习基地培育适销对路人才[N];辽宁日报;2009年

6 记者 刘蔚如;热情参与 积极行动[N];新清华;2010年

7 ;创新民族艺术人才培养模式 担当民族艺术事业教育重任[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8 宁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让天使展翅翱翔[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王 晖;招生工作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引人注目[N];河南日报;2004年

10 记者 张品方;宁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N];浙江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席升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张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D];厦门大学;2001年

5 施炜;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6 柴旭东;基于隐性知识的大学创业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肖鹏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非均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秀兰;构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KAQ人才培养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董娟;从反向学习分析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未来走向[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3 田学超;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改革设想[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顾金良;技术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肖晓芳;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6 刘青;中国高校学分制改革及发展对策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7 胡坚达;浙江省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8 张捷;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周西安;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索[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华芸;我国高校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313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8313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d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