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生态发展的路径分析与设计
本文选题:高等教育 + 生态学 ; 参考:《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摘要】:高等教育发展进入规模阶段后,教育资源配置和外部能量供应成为教育个体生存、发展和在竞争中优先进化的重要元素,因此必须走生态发展之路。高等教育的生态发展基于生态本性理论和生态危机理论,通过调整高等教育的生态结构,合理排列高等教育生态位实现生态平衡,并在教育生态理念的引导下,按照趋同性与差异性兼容、系统与局部兼容的原则构建高等教育的生态体系,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Abstract]: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enters the stage of scale, the alloc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the supply of external energy become the important elements of educational individual survival, development and priority evolution in competition, so we must take the path of ecological development. Th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s based on ecological nature theory and ecological crisis theory. By adjusting the ecological struc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ecological posi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can be reasonably arranged to achieve ecological balance. The ecological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should be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compatibility of convergence and difference and compatibility of system and part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作者单位】: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科技处;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高职教育研究中心;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区域高职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J110297)
【分类号】:G6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葛俭;;生态式教育与高等教育生态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6期
2 王素玲;苏世宽;;高等教育生态发展的教育生态学审视[J];高等农业教育;2008年09期
3 张忠迪;;大学教育生态化与生态型大学构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10期
4 罗汉红;;高职院校生态教育的思考[J];技术与市场;2009年06期
5 杨小秋;;生态性教育实践寻绎[J];大学教育科学;2009年01期
6 米楠;米文宝;;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新理论——生态发展[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刘开淼;魏立志;;关于高校生态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育探索;2009年02期
8 陈斯拉;;大学生生态教育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文彪;;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5期
2 温志英;赵士豪;薛胜平;;高校生态教育特色化发展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13期
3 刘志红;胡兴昌;;我国中小学教师生态化资格认证体制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8期
4 马伟;;中小学生态体育教育的内容与方式[J];林区教学;2011年05期
5 王晓红;;论国际化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J];理论月刊;2011年08期
6 肖雪;;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我国高校生态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年08期
7 刘学平;;生态理念下的生态图书馆发展探赜[J];图书情报工作;2010年01期
8 叶玉瑶;张虹鸥;陈静;廖开怀;;山区县生态发展的路径探索——以广东省阳山县生态发展规划为例[J];热带地理;2012年01期
9 刘学平;;生态理念视角下的大学教育生态发展审视[J];潍坊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薛晓娟;安延峰;;浅议高等教育生态化建设[J];文教资料;2010年2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悦;生态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肖东;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生态学现象透析[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3 穆林林;生态公路边坡生态恢复设计与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4 赵玉珍;农业院校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与行为培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梅;高校科研团队发展路径探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6 刘志红;我国中小学教师准入资格认证体制建设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克涛;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生态大学建设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8 陈志洁;生态型校园建设的探析与构想[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9 孟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态观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姜未鑫;太湖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及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厚华,傅德志,孙谷畴;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的理论基础[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3 方创琳,徐建华;西北干旱区生态重建与人地系统优化的宏观背景及理论基础[J];地理科学进展;2001年01期
4 温远光;世界生态教育趋势与中国生态教育理念[J];高教论坛;2004年02期
5 米文宝;西海固地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应用[J];干旱区地理;1999年03期
6 刘贵华;生态哲学与大学教育思想变革[J];高教探索;2001年03期
7 张晓京;我国高等院校环境普及教育现状与对策[J];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8 洪世梅;;教育生态学与大学教育生态化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9 郑振Oz,张立康;福州市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J];环境教育;1999年03期
10 岑慧贤,王树功;生态恢复与重建[J];环境科学进展;1999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第二届高等教育发展学术会议(CHED2011)征文通知[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09期
2 邱蔚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视角——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4期
3 王道清;;泡菜坛中的生态学[J];金色少年;2002年05期
4 蔡辰梅;刘刚;赵长城;;论高等教育发展的伦理之维[J];教书育人;2011年21期
5 高等教育发展机制研究课题组;;高等教育投资机制研究[J];高教与经济;1994年04期
6 罗许成;;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义、任务与规律性认识[J];高教与经济;2011年02期
7 王文峰;;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维度[J];黑河学刊;2011年07期
8 马贞荣;;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及其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1年13期
9 杨红梅;;师生关系构建的生态学思考[J];考试周刊;2011年50期
10 张春燕;康锐;曾洁;;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探索与实践——以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詹天佑班”为例[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崇真;;湿地生态系统管理法律问题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文华;;序言[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3 郑景明;刘晓东;郝建清;李泳池;;理科基地的生态学双语教学经验和设想[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祖望;;对我国生态学在本世纪初(2000-2010)发展的几点建议[A];生态学的新纪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2000年
5 高振寰;;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策略及可行性[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6 叶雨静;代力民;周莉;周旺明;;HXL采伐对森林碳储量影响的评价方法比较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7 况平;;走向建筑生态学——我的发展之路[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8 李宏志;;人才资源配置与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启示[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9 范海燕;;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分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章杰;;纺织品后整理的生态要求[A];第三届全国染整行业技术改造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殷宝平;认真总结经验把握规律着眼未来 进一步提高我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N];安徽日报;2008年
2 记者 朱小兵;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发展[N];台州日报;2008年
3 记者 姚庆云;我市推进高等教育发展[N];安阳日报;2008年
4 记者 李强;着力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N];山西日报;2010年
5 记者 张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再上新台阶[N];山西日报;2010年
6 记者 杜星亮;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再上新台阶[N];太原日报;2010年
7 高等教育司司长 张大良;改革创新推动高等教育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州大学校长 申长雨;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加快高等教育发展[N];河南日报;2010年
9 王济雨 市政协委员,,市高校工委副书记、市高教办主任;不断开创高等教育发展新局面[N];淄博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吴奇;高等教育发展要在结构调整上下功夫[N];黔南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庆年;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差异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2 杜成会;理解报纸大众化——关于我国20余年报业改革的思考[D];复旦大学;2003年
3 孔冬;管理生态学[D];苏州大学;2003年
4 缪柏平;艾思奇哲学道路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5 黄丹麾;当代西方生态建筑的美学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6 辛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估算[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01年
7 高惠蓉;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申培轩;农村现代化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生才;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4年
10 江佳富;北京地区汉坦病毒宿主动物生态学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湘涛;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2 徐玲;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国家宏观调控[D];吉林大学;2006年
3 张立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教育质量保障探究[D];天津大学;2006年
4 巩竞;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德育工作改革研究[D];燕山大学;2004年
5 王春利;我国民办高校教育质量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马洪平;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新升本科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吴小荻;论科学小品与《太白》杂志[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莫雯雯;美可美,非常美[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9 白冬;美国全日制高等教育大众化体系的形成:1945—1970年[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付荣;梁启超文学思想的大众化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315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831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