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工学院Masterclass课程评点
本文选题:Masterclass + 跨学科 ; 参考:《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摘要】:结合英国传统工科学制,本文解读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工学院一次Masterclass短期课程的特点———综合学科交叉知识,以科研和工程实践配合课堂教学内容,在传统专业体系框架内引导学生关注工程活动中的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及可持续发展等综合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现行工科教育创新实践环节的建议。
[Abstract]:Combined with the British traditional engineering system,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short Masterclass course at the University of Bristow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 England---comprehensive interdisciplinary knowledge, and combine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with classroom teaching content.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raditional professional system, students are guid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prehensive factors of energy utiliz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engineering activities.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innovat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分类号】:G6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Gary Gereffi;Vivek Wadhwa;Ben Rissing;Ryan Ong;孙琪;王景枝;;美、中、印工程教育质量与数量的实证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2 刘小强;王锋;;关于60年来我国专业制度的反思[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3 陆新征;张新;任爱珠;张建平;;国际化、跨学科工科教学创新实践———斯坦福AEC Global Team Work课程简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4 顾祥林;林峰;;中美英德加五国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6年01期
5 陈之毅;沈昊;;中日地下建筑专业课群组建设的比较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宏燕;孙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2 刘初生;;湖南省地方本科院校工科类专业结构调整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12期
3 蒋启平;何舸;;中德两国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比较与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6年03期
4 邹昀;王中华;华渊;;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7年03期
5 龚志起;陈柏昆;刘连新;张吾渝;刘青;蒋宁山;;国内外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比较[J];高等建筑教育;2009年01期
6 邹洪波;;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设计的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年04期
7 陈之毅;沈昊;;中日地下建筑专业课群组建设的比较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年01期
8 林煌斌;曾琦芳;;基于国家注册结构工程师制度的教学改革[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3期
9 周德泉;黄生文;陈永贵;刘宏利;严聪;;地质勘察与地基基础课群综合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9年04期
10 周德泉;王桂尧;刘宏利;严聪;;“岩土与隧道工程”课程群建设与特色人才培养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郑俊杰;汪华斌;朱宏平;;土木类岩土工程课群组研究性教学与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思考[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杨庆;孔纲强;杨钢;;中西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对比研究[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十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陈启辉;周学军;吕明英;;中澳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构建[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十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思帆;当代印度高校与高技术产业的联结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鲍嵘;美国学科专业分类系统的特点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2 毕家驹,沈祖炎;我国工程教育与国际接轨势在必行[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5年03期
3 沈蒲生,赵明华,宋杰;美国高校土木工程本科教育概况[J];高等建筑教育;1999年04期
4 单建;UC伯克莱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本科教学计划浅析[J];高等建筑教育;2001年01期
5 何敏娟;美国高校土木类专业人才培养特点调查与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2003年01期
6 顾祥林;林峰;;中美英德加五国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6年01期
7 邹昀;王中华;华渊;;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7年03期
8 刘念才;程莹;刘少雪;;美国高等院校学科专业的设置与借鉴[J];世界教育信息;2003年Z1期
9 卢晓东,陈孝戴;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J];教育研究;2002年07期
10 刘涛,陈省平,罗轶;大科学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媛媛;陈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方法探析——四川理工学院教学实践总结[J];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2 张灵辉,颜幼平,陈梓云;高等教育实施清洁生产的初步探讨[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5期
3 张灵辉;颜幼平;陈梓云;;论清洁生产理论在高校发展过程中的应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王红曼;张方译;;论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低碳校园创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12期
5 肖力;;加强大学生课外创新项目管理,促进高校创新教育的发展[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李武武;;优选方法 讲究艺术 注重实效——普通高校《饭店管理》课堂教学的思考[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周德锋;;关于培养学生环境信息素养的思考[J];兰台世界;2006年08期
8 薄爱敬;;论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18期
9 李艳玲;;如何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环境[J];吉林教育;2003年Z2期
10 张灵辉,颜幼平,陈梓云;论清洁生产理论在高校发展过程中的应用[J];嘉应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美玲;;“两课”扬长教学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1)[C];2008年
2 熊焕武;;浅析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诸因素[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3 梁明新;;对大学教师与课堂教学的时代诠释[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王春明;胡泽民;杨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一种尝试——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实践[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5 朱宗晓;雷建云;;浅谈80/20法则在本科毕业设计指导中的应用[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6 杨大千;刘彦红;;高校课堂教学艺术性之研究[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7 卢有余;;加强高校“两课”课堂教学的探讨[A];高校德育主渠道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张玉芹;;改变课堂教学形式,加强学生能力培养[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张永丽;王伟;李伟;高艳玲;;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具体实施办法的探讨与实践[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1)[C];2008年
10 杜友爱;;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A];中国生理学会第十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人文社科系 王英红;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成果[N];光明日报;2006年
2 盛晓明 何红兵;江西理工大学:在创新实践中培养行业人才[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9年
3 ;不走寻常路:同政策制定者进行跨学科互动[N];国际商报;2008年
4 陈黎明;永钢与武汉科大共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5 方胜中 刘娜;武科大中南分校“四位一体”考核教学[N];科技日报;2006年
6 武汉大学 刘金波;直面非典[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7 记者 徐恬 通讯员 龚婷;我市新增12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N];深圳商报;2011年
8 杨凯军;武大推出人文社会科学跨学科SARS对策研究成果[N];大众科技报;2003年
9 本刊记者 王茂琪 王博;可持续发展与工商企业的社会责任[N];江苏经济报;2004年
10 邵文彬 朱丽红;将中药文化引进《中药学》课堂教学[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慕静;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D];天津大学;2005年
2 杨欢;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协调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3 张宝蓉;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陈柏华;小学教师教材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希珍;面向高校MBA教育服务质量的若干理论与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6 刘艳华;高校学科组织结构及创新行为与学科创新能力的相关性和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7 徐丽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利荣;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张建功;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孟凡;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大学学生评教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琼;我国工科院校绿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2 张国宏;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7年
3 曾令英;高等师范学院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田贝贝;论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单新梅;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郎佳;大学生隐性逃课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聂爱华;高校环境道德教育[D];苏州大学;2005年
8 韩园园;大学生利用网络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袁惠龙;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李晓;通识课程课堂文化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333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833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