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知识社会视野中的学位制度

发布时间:2018-05-06 18:58

  本文选题:知识社会 + 学位制度 ; 参考:《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人类社会正处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型中。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社会中,社会各方面将发生巨大变革,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将会呈现出新的面貌。创新将是知识社会发展的动力,而知识的创新则是社会的核心。在知识社会的背景中,学位制度也将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新。随着高等教育由大众化向普及化方向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学位的作用,特别是当今“学位贬值”问题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焦点。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学位的发展将何去何从,学位制度将如何建设和完善,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本研究结合知识社会来临的时代背景,通过分析知识社会中影响学位制度变革的因素,进而总结学位制度未来的发展趋势。 知识社会中,学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位制度的变革更是时代的要求。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开展对学位制度的研究尤显必要。本研究围绕“知识社会视野中的学位制度”这一研究主题,按照学位制度面临的挑战——影响因素——变革趋势这一思路展开。首先提出了知识社会中学位制度面临的挑战,着重阐述了学位制度的现状与问题以及知识社会来临与学位制度变革的关系。接着从三个大的方面分析了知识社会中影响学位制度变迁的因素,即知识经济、信息技术和社会转型对学位制度变迁的影响。最后,文章在总结上述影响知识社会变革因素的基础上,归纳出学位制度未来的发展趋势。论文综合当前学位制度的现状和其自身发展规律及外部环境的影响,总结出了学位制度未来发展的三个方向,即学位性质的多样化、学位标准的透明性和学位互认的全球化。
[Abstract]:Human society is in the transition from industrial society to knowledge society. In the coming knowledge society, great changes will take place in all aspects of society, such as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e and so on. Innovation will be the motive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society, and knowledge innovation is the core of society. In the context of the knowledge society, the degree system will also experience an unprecedented innov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from popularization to popularization,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role of degree, especially the issue of "degree devaluation" has been the focus of discussion. In the new social backgrou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gree will follow, the degree system will be how to build and perfect, become people's concern.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ming knowledge socie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reform of the degree system in the knowledge society, and then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degree system in the future. In the knowledge society, the importance of the degree is self-evident, and the reform of the degree system i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times. Therefore, in the new era background,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the research on the degree system. This study revolves around the subject of "degree system in the field of view of knowledge society", according to the idea of the challenge of degree system-the influence factor-the trend of change.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hallenge of the secondary school position system in the knowledge society, and emphatically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degree system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ing of the knowledge society and the reform of the degree system. Then it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egree system change in the knowledge society, that is, knowledge econom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above factors, the paper conclud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degree system in the future. This paper synthesi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gree system, its own law of development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summarizes three directions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degree system, namely,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degree nature, the transparency of the degree standard and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mutual recognition of the degree.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元芳;;我经历的“中国学位30年”二三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年02期

2 方铭;;从重视古代文学博士研究生的文献素养到维护学位制度的公正性与公平性[J];社会科学评论;2003年01期

3 沈文钦;赵世奎;;美国第一级职业学位(FPD)制度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07期

4 ;“学习型社会”界定的反思:基于信息空间理论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1年19期

5 罗崇敏;;创造使人幸福的教育——我的现代教育观[J];中国德育;2011年02期

6 刘延东;;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三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年03期

7 刘丽萍;王雅林;;合作创新是现代社会转型中经济持续发展的博弈选择——对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管理模式变革的历史辨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岳孙赵;;优化课堂结构 深化创新教育[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5期

9 康万栋;;文化管理:学校发展的新走向[J];教育;2011年18期

10 张敏;;研究生招生制度的历史嬗变及变革理念[J];文教资料;2011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江;;从劳动革命看知识社会的本质[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上)[C];2001年

2 陈微;;冲突与选择——知识社会的价值冲突与道德选择[A];浙江省社会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熊映梧;;未来社会生产力将如何运行[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届年会专辑[C];1998年

4 成思危;;两翼齐飞 中国的教育才能真正发展[A];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曹坚明;;知识型社会青年创新意识的培养[A];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1999-2000)[C];1999年

6 曹卫红;;对“文化人”假设及其激励的探讨[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7 孙闽燕;;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与行为[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西卷)[C];2010年

8 韦钰;;科学教育和综合国力——架构科学与教育之间的桥梁[A];第三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张春美;;提升知识竞争力:自主创新的关键和基础[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10 孙闽燕;;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与行为[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辛文;学位制度要立法[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邓伟志;和谐社会是知识社会[N];学习时报;2005年

3 记者 张浩;俄根据需求创新学位制度[N];科技日报;2009年

4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南大学校长 黄伯云 本报记者 姚晓丹 整理;学位制度建设大有可为[N];光明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侯继勇;云计算带来知识社会[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6 苏州大学教授 罗时进;学位制度改革,路向何方?[N];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清崛;建立学位制度:开拓培养选拔专门人才的途径[N];新清华;2008年

8 南方周末记者 黄秀丽 南方周末实习生 王中的 任楚翘;学位制度三十年,该变了[N];南方周末;2011年

9 ;创造全球知识社会[N];中国经营报;2000年

10 黄可心;21世纪,,学位制度国际化[N];吉林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少琳;法国学位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余伟良;二十世纪的中国学位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美;面向知识社会的教师学习——发展适应性专长[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雪影;服务型领导的理论与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5 汪怿;大学知识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庆东;中国学位授权体系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7 韩亚成;学校道德领导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袁新荣;基于数学模型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李太平;科技教育和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1998年

10 李召存;课程知识的意义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涛;知识社会视野中的学位制度[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2 周芳军;从欧美发达国家的学位制度看三十年来我国学位制度的发展[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静;民国时期学位制度探析[D];浙江大学;2002年

4 赵玉泉;学校教育的新使命——学习型社会视野下的学校教育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君;认知文化:知识社会的实验室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6 韦柳忠;知识社会之中轴原理研究[D];福州大学;2003年

7 张宇涛;面向知识社会的民主化创新模式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8 陈嵩;中英学位制度比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9 程萱;美国学位制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贺红岩;博洛尼亚进程下德国学位制度的改革[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534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8534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f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