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高等教育发展取向研究
本文选题:藏区 + 高等教育 ; 参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8期
【摘要】:藏区高等教育由于受所在区域的自然、社会、民族文化环境及发展程度的影响,其服务区域与对象、办学功能、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困难等都有其特殊性,发展取向自有其特定选择。从藏区高等教育的布局取向,藏区高等教育的民族性与地方性价值取向,藏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向,藏区高等教育的国家政策取向四个方面来看,藏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向应充分立足于藏区的自然、社会、民族文化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及特殊实际需要,充分利用藏区当地自然与文化资源,突出服务少数民族、服务藏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定位和办学特色,同时要依据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保证其客观性和科学性,从而促进藏区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ibe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natural , social , ethnic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Tibetan region , the talent training pattern orientation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in Tibet , the function orientation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Tibetan region , and the special practical need . At the same time ,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local natur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in the Tibetan region , to ensure its objectivity and scientific nature according to the objective law of higher education , and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ibet .
【作者单位】: 四川民族学院;
【分类号】:G6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少媛;;省域高等教育结构布局调整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13期
2 王玉玲;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多样化构建[J];民族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贵华;西方高等教育哲学的困境与大学学术“生态合理性”的确证[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2 王璐;从文化视角透视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3 胡钦晓;美国大学学术自由演绎的文化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4 张金福,薛天祥;我国大学人文教育的反思与重构[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5 刘智运,胡德海;对教育本质的再认识[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6 王志刚,王昌民;办学思想在高校形成办学特色中的关键作用——高校办学特色系列研究之三[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高德娟;张学梅;;多校区的大学文化比较及建设的实证研究[J];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01期
8 佟多人;高等教育是提升妇女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熊华军;高校校园流行文化反思[J];成人教育;2005年01期
10 张继明;邓岳敏;;功利主义大众教育思想及其对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贵华;;对大学学术合理性的追问——从“知识本位”、“关系本位”到“生态本位”的确证[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立志;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发展的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马廷中;云南民国时期民族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5 王铁志;德昂族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6 陈立鹏;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汪怿;大学知识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剑波;跨国高等教育理论与中国的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宜勇;大学组织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荣山;国际合作高等教育的产业化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瑞;论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罗尧成;中国大学课程结构改革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3 朱国辉;建立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4 王彩芸;促进生命个体的总体生成[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陈亚玲;高等教育国际化:中国的历史与现状[D];湘潭大学;2002年
6 李晶;大学生择业问题与择业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朱为鸿;当代中国高等教育若干理念及其伦理辩护[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柳倩华;论美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时期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的提高[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钟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质量控制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蔡燕;论语文教育文化本质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楼笑梅;从人才引进谈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J];理工高教研究;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辰梅;刘刚;赵长城;;论高等教育发展的伦理之维[J];教书育人;2011年21期
2 高等教育发展机制研究课题组;;高等教育投资机制研究[J];高教与经济;1994年04期
3 马贞荣;;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及其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1年13期
4 胡媛;;浅析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8期
5 金学明;;藏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之我见[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李芳芳;姜安丽;顾申;;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研究现状[J];西北医学教育;2011年03期
7 俸晓锦;俸学文;;人力资源开发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14期
8 李能武;金学明;向帮勇;;藏区高校维稳机制研究感悟[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王杰宇;;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及改革方向探微[J];世纪桥;2011年13期
10 陈志平;;论学习型社会建设与高等教育发展[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宏志;;人才资源配置与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启示[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2 范海燕;;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分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孙诚;吕华;;从高校毕业生数量增长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史秋衡;陈萦;;美国高等教育供给模式与教育质量的关系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高福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A];校长论坛——北京高校校长论后勤社会化改革论文集[C];2003年
6 王娜;杨文豫;;高校扩大招生对社会经济的作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7 单中惠;;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张辉;崔晓林;;从拉动内需角度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9 李存俊;;大力支持独立学院的改革与发展[A];银龄睿智——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论文选编[C];2006年
10 肖昊;;高等教育发展及其衡量[A];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殷宝平;认真总结经验把握规律着眼未来 进一步提高我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N];安徽日报;2008年
2 记者 朱小兵;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发展[N];台州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陈雯;3小时解决高校发展7难题[N];东莞日报;2008年
4 记者 姚庆云;我市推进高等教育发展[N];安阳日报;2008年
5 记者 秦小艳;扩大我市高等教育发展成果[N];深圳特区报;2009年
6 杨妤;共商高等教育发展大计[N];人民政协报;2009年
7 记者黄世钊;我区“五大行动”力促高等教育发展[N];法治快报;2009年
8 韦婉灵;关于我区高等教育发展情况专项工作审议意见的办理情况[N];广西日报;2009年
9 董涛;高等教育发展与西安软实力建设[N];西安日报;2009年
10 记者 李强;着力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N];山西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培轩;农村现代化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高惠蓉;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慕静;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D];天津大学;2005年
4 阎志坚;中国高等教育宏观决策体制与过程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5 杨欢;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协调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6 郑中华;基于制度视角的高等教育政策评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7 张志刚;高等教育区域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保星;南北战争至20世纪初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1998年
9 储祖旺;中国高校筹资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赵庆年;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差异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华;高等教育与区域竞争力的提升[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2 周鹏;大学城建设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郑州大学;2006年
3 孙军;市民社会理论视野下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赵黎娜;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与财政政策安排[D];山东大学;2008年
5 刘煦;山东省高等教育公平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周登高;高等教育服务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度的测算与提升策略[D];湘潭大学;2008年
7 李海云;论古希腊的高等教育[D];内蒙古大学;2009年
8 刘晓莉;南京国民政府初期高等教育发展述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建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10 熊焰;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经济动因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05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905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