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当代大学生孝德培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8 23:31

  本文选题:大学生 + 孝德 ; 参考:《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孝德是家庭美德的基础和核心,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孝德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大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除了应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外,还应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大学生即将走向社会,将面临更多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孝德便成为大学生必备的一种品德。然而,当代大学生孝德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缺失。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最基本的孝德应被提倡。 为了有效地培育大学生孝德,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继承和创新孝德培育的内容,遵循大学生孝德培育的科学原则,探索大学生孝德培育的有效方法,充分利用孝德培育的各种途径。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大学生孝德培育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以后的大学生孝德培育实践提供一些借鉴。 除导言和结语外,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界定了孝德的含义,阐述了当代大学生孝德培育的重要性。第二部分论述了孝德的心理发展过程和影响条件。第三部分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考察了当代大学生孝德的现状,指出了当代大学生孝德的积极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几个层面对存在的问题做了原因分析。第四部分提出了当代大学生孝德培育的对策,即分别从当代大学生孝德培育的内容、原则、方法、途径儿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Abstract]:Filial piety is the foundation and core of family virtue and the traditional virtue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contemporary times, filial piety is endowed with new connotations.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of the future. They should not only have high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 level, but also have good moral cultivation. College students will face more family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and filial piety will become a necessary moral character of college students. However, to some extent, the filial piety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s still missing. In 2004,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promulgated the "opinions on further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on the basis of basic moral norms," Conduct civic moral education in depth. It is necessary to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conscientiously abide by the basic moral norms of patriotism and law-abiding, honesty and integrity, solidarity and friendliness, thrift and self-improvement, dedication and dedic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most basic filial piety should be advocated.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filial piety of college students effectively,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school, the family and the society to form a joint force to inherit and innovate the content of the cultivation of filial piety, follow the scientific principle of cultivating the filial piety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and explore the effective methods of cultivating the filial piety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Make full use of the various ways to cultivate filial piety. Based on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ultivation of filial piety in college student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practice of filial piety in the future. In addi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defines the meaning of filial piety and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filial piety. The second part discusses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influence conditions of filial piety. The third part uses the questionnaire method, investigat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 filial piety, points out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 filial piety positive performance and the existence question, and from the university student oneself, the family, The cause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analyzed at several levels of school and society. The fourth part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cultivating filial piety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hat is, the contents, principles, methods and ways of cultivating filial piety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铁华;;论当代大学生[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86年01期

2 叶衍传;;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及管理教育方法再探[J];惠州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3 杨文极;照亮人生之路的明灯——科学世界观[J];高校理论战线;1988年05期

4 姚铁宜;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及其发展规律[J];现代大学教育;1988年01期

5 邢成勋;;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品德和素质——认清历史责任做个合格的大学生[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8年02期

6 赵允吉;;试析大学生的逆反心理[J];山东社会科学;1989年05期

7 陈金千;;浅论大学生消费[J];江苏高教;1990年04期

8 谢明敦;;当代大学生偏激行为的归因分析及其预防[J];青年研究;1991年02期

9 黄义武;;对当代大学生“自我实现”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91年01期

10 李维廉;对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的思考[J];殷都学刊;199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俊霞;巩绪福;;试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逆反心理[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司树鹏;;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与重构[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徐建平;;析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4 井世洁;郭鑫;;当代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顺辉;邹洁;刘彦红;;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与对策[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6 曹飞;;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A];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全国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7 赵红勋;;浅谈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意识[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8 颜隆忠;;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影响的SWOT分析——基于某高校的调查[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10年

9 范云平;;健全心理素质——当代大学生的课题[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10 戴新民;李顺来;何楣;谢海波;;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悖于传统[A];中南六省性学会第一次学术年会暨湖北省性学会第二届第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袁君;关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组织人事报;2005年

2 董洪亮;当代大学生思想积极健康向上[N];人民日报;2004年

3 王晖;做人才文才口才皆备的大学生[N];河南日报;2007年

4 记者 李云萍;大学生,,你在校园还好吗[N];石家庄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李雪林;大学生:学业越来越轻松[N];文汇报;2007年

6 记者  赵新颜;为加快中原崛起贡献青春和力量[N];新乡日报;2007年

7 云师大冬阳爱心社 黄敏;为环保事业贡献当代大学生的力量[N];云南日报;2006年

8 中央财经大学 哈战荣;加强孝道教育 实现代际和谐[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向杰;志愿服务西部是当代大学生正确选择[N];科技日报;2004年

10 闫世东、张国柱;网络文化与当代大学生[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纪岩;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岳鹏;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观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邱钰斌;我国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董海浪;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蒙丹;当代大学生理想观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刘江宁;当代中国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俞海洛;当代中国大学生思想史研究(1949-1988)[D];浙江大学;2005年

8 韩晓峰;大学生政治认同状态模型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韩国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车丽萍;当代大学生自信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秀敏;我国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2 徐晓宁;当代大学生政治能力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黄巧蓉;论当代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培植[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徐冬娜;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的思考[D];内蒙古大学;2010年

5 孙超;当代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缺失原因及其对策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莉;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文化动力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7 齐亚红;当代大学生消费道德观透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尹红霞;人的现代化视阈下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张静;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启华;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建构[D];云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077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9077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7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