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国立大学发展分析
本文选题:中国 + 近代国立大学 ; 参考:《教育评论》2012年01期
【摘要】:对近代国立大学的研究,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从纵向和横向的视角,对近代国立大学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具有理论意义。近代国立大学的发展经历了起始、快速增长、过渡探索、整顿规范、内迁、整顿恢复等六个阶段,其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国立化的过程,更是一个自我救赎的过程。
[Abstract]:The research on modern national universities is a hot spot in the field of higher education. It is of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to sort out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modern national universities from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perspectives.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national universities has experienced six stages, such as beginning, rapid growth, transitional exploration, regularization, internal migr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The process of its development is a process of nationalization and a process of self-redemption.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649.31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勇;民国初年的林政论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陈昌文,唐晓青;近代上海出版业与都市的商业性文化[J];巢湖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张秀莉;上海银行公会与1927年的政局[J];档案与史学;2003年01期
4 刘慧宇;中央银行与国民政府货币现代化改革[J];民国档案;2002年02期
5 杨智友;币制借款与银行团的重组——从旧银行团到新银行团[J];民国档案;2002年04期
6 史全生;略论民国审计制度的建立与发展[J];民国档案;2003年01期
7 邓小林,唐莉;略论近代国立大学校长之任职资格与教师聘任[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8 刘慧宇;;民国时期福建乡村的华侨中小学校[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6年04期
9 鲁文辉,丁晓中;试析1921年"信交风潮"的影响[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赵河;试析战时西北民营工业与国民政府的互动关系[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安宇;冯莉;;辛亥革命与中国区域现代化刍议——以淮海地区为例[A];“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冯青;;20世纪初美日在中国的利权协调与竞争——以三都澳为个案研究[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川岛真;;民国广东政府的外交——从外交来看之广东政府论[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卫星;明清学校英语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2 张北根;1919至1921年间英国与北京政府的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张用建;艰难的变迁:抗战前十年中国西部工业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殷晓岚;20世纪苏南农业与农村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5 张雪蓉;以美国模式为趋向:中国大学变革研究(1915—1927)[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田湘波;中国国民党党政体制剖析1927-1937[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叶利军;民国北京政府时期选举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闫亚林;高等教育层次和科类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忠;商会与中国近代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10 杨勇;近代中国公司治理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蓓;论清末民初的中外合资企业[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张志勇;清末禁烟运动研究(1906—1911)[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傅琼;论美国介入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历程及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郑国;民国前期迷信问题研究(1912~1928)[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光钰;蒋梦麟的文化思想及事业[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赵鉴军;清末预备立宪时期宪政编查馆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7 黎志辉;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共产党和民团[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党彦虹;抗战时期高校内迁与陕西高等教育的发展[D];西北大学;2004年
9 朱兰兰;20世纪初至30年代英美烟公司与河南烟草业[D];郑州大学;2004年
10 杨华;清末至民国前期(1904-1931年)黑龙江人口职业状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新喜;杨军利;;中德高校青年教师培训比较与启示[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17期
2 何红中;刘志民;;中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比较[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3 周瑜杰;;当前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影响因素探讨[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7期
4 郭雪梅;;我国高校贫困生状况及其救助[J];阴山学刊;2011年03期
5 李伟利;周小q,
本文编号:19398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939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