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深知识的生产变革与高等教育绩效评价
本文选题:知识生产模式 + 弥散式知识管理 ; 参考:《复旦教育论坛》2012年06期
【摘要】:目前针对高等学校实施绩效评价在理论上是否合理的研究主要借鉴的是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对企业实施绩效评价的研究。然而,高等教育自身的独特性、复杂性和内隐性决定了在高等学校中实施绩效评价与在企业中实施绩效评价有着根本性的不同。本文以高等教育的逻辑起点——高深知识——为切入点,结合高等教育系统的内外部特征,通过梳理知识生产模式变化与高等教育质量管理诉求变迁的关系,揭示了在当今高等教育领域中实施绩效评价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Abstract]: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n wheth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reasonable in theory is mainly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to imple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enterprises. However, the uniqueness, complexity and recessive na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determine that there is a fundamental difference betwee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enterprises. Taking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higher education-advanced knowledge-as the starting point, combined with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this paper comb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mode and the demands of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management. It reveals the inevitability and rationality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the field of higher education.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高校绩效评价研究”(ALA090007)
【分类号】:G64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超,郄海霞;西方大学拓展交往功能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2 张建新;走向多元——英国高校分类与定位的发展历程[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3 陈超;;大学的专业建构范式及其效用[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4 张建新,陈学飞;从二元制到一元制——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变迁的动因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5 张学文;;大众化背景下大学使命的重新审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董泽芳,李晓波;高等教育公平观与高等教育分流[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郑存库;论经营大学之理念[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06期
8 柯森;大学城内高校校际合作办学探究[J];高教探索;2003年04期
9 杜驰;大学理想与现代大学制度创新[J];高教探索;2004年02期
10 陆华;也论民族国家与高等教育国际化[J];高教探索;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眭依凡;;改造大学 大学校长不能放弃的责任[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映雄;高等教育质量精细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3 汪怿;大学知识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安富;合并型多校区大学融合过程中的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刘亚敏;大学精神探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马廷奇;大学组织的变革与制度创新[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陈利民;哈佛大学办学理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杨如安;知识管理视角下的大学学院制改革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张玉;战后美国联邦高等教育弱势扶助政策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吴琼;“文本”到“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倩华;论美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时期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的提高[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晓波;教育公平观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分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蒋茂东;高校和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4 孙孝文;合并高等学校管理优化[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5 傅金兰;终身教育与社会正义[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梅;高等学校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D];天津大学;2003年
7 孙勇;我国高校办学模式多样化趋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高军;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群体的特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王晓陆;建立并实施研究生培养淘汰机制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10 赵本全;调整和改进高等学校本科的专业设置与专业结构[D];河海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惠;;创新管理模式 促进跨学科研究——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经验[J];世界教育信息;2011年0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浩友;转型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换及其限制[D];吉林大学;2010年
2 项瑞芳;山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现实选择[D];山西大学;2011年
3 程真;高等教育的专业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683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968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