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美国小型寄宿制文理学院博雅教育发展与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6 02:37

  本文选题:美国 + 小型寄宿制文理学院 ; 参考:《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文对美国小型文理学院博雅教育在挑战中的发展历史、当代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对文理学院博雅教育中不变的特点进行分析,最后对文理学院博雅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进行了因素分析。 第一章主要阐述了选题的由起,选题的议论与现实意义,以及对国内外有关于文理学院博雅教育的理论研究进行简要的梳理与总结。 第二章探讨了美国小型文理学院博雅教育在的发展历程以及每一时期博雅教育的特点。本章首先回顾了殖民时期美国小型文理学院的发展历程,然后分析了19世纪文理学院博雅教育盛行的发展形势,接着分析了文理学院博雅教育在20世纪中期时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以及20世纪中后期文理学院博雅教育的发展日趋成熟。 第三章主要论述了美国文理学院在当代面临着高昂的成本以及模糊的角色认可的挑战下的的改革措施,最后对文理学院博雅教育的发展趋势作了一个简要的预测。 第四章通过总结美国各小型文理学院博雅教育在发展与改革中的具体教育实践,得出了文理学院博雅教育一直保持的特点,即:高度重视教学,不分专业的课程设置,努力营造自由教育的环境,强调学生互相学习,积极地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规模小、实施住宿制,选择性招生,注重培养社会责任感。 第五章对美国小型文理学院博雅教育在实用主义盛行的美国发展与改革的成功进行的全面地因素分析。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受一定的因素影响,包括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 第六章在前五章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办学实践、课程设置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希望能对改进我国本科教育有一定的实际作用。 笔者主要是针对美国小型文理学院博雅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做出的一个整体探讨和分析。但在现实社会中,每一所知名的文理学院博雅教育都各具特色。值得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给以更多的关注,力求吸取精华,这将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Abstract]: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liberal and elegant education in small American colleges of arts and science in the face of challenges and the contemporary reform, and analyzes the invariabl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beral and elegant education in the colleges of arts and science. Finally,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factor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liberal arts and science education.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expounds the topic from the beginning, the topic of discussion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s well as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e liberal arts and science education theory of a brief combing and summing up.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Boya Education in small American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This chapter first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merican small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during the colonial period, and then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liberal and elegant education prevailing in the 19th century. Then it analyzes that the liberal arts education in the middle of the 20th century has found its own posi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iberal arts education in the middle and late 20th centur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mature. The third chapter mainly discusses the reform measures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under the challenge of high cost and fuzzy role recognition, and finally makes a brief forecast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liberal arts education in the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The fourth chapter summarizes the specific educational practic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liberal arts education in American small liberal arts and science colleges, and concludes that the liberal and elegant education in arts and science colleges has always maintained the characteristics, that i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eaching, regardless of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We should make great efforts to create the environment of free education, emphasize the students' learning from each other, actively carry out all kinds of social practice activities, the scale of the school is small, implement the accommodation system, selectively recruit students, and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e the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 fifth chapter analyzes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American small liberal arts and science college in pragmatism.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nything are affected by certain factors, including external and internal factors. On the basis of the first five chapters, the sixth chapt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from three aspects: the cultivation goal, the practice of running a university and the setting of the curriculum, in the hope that it will play a practical role in improving th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author mainly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liberal arts education in small American colleges of arts and science. But in the real society, every famous liberal arts college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t is worth paying more attention in the course of future research and trying to absorb the essence, which will have certa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49.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弘祺;;美艺慧识,,人文素养 哈佛大学文理学院修订课程风波[J];科学文化评论;2007年06期

2 李家新;何伟军;;美国住宿制文理学院与中国教学型大学的比较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19期

3 严申虎;;博雅教育:化解教师人文素质危机的良方[J];教书育人;2009年17期

4 ;勤学以致博,笃行以达雅[J];基础教育;2008年10期

5 ;博雅教育——北京市通州区玉桥小学[J];中小学德育;2011年01期

6 王英;焦锐;;刍议高校的公共选修课程与博雅教育[J];科技信息;2009年19期

7 范培培;;基于博雅教育理念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年03期

8 吴锵;从博雅教育、通识教育到人文素质教育──兼论理工科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沈文钦;;纽曼博雅教育学说的历史渊源[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10 孙晓梅;;博雅教育与和谐人才培养[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已交2009年理事单位会费的名单[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年第4期(总第198期)[C];2010年

2 张一蕃;;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教育的新典范[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陈剑同志主持开幕式[A];论北京文化产业发展——2009北京文化论坛文集[C];2009年

4 霍彦儒;;“炎帝与汉民族”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宝鸡召开[A];中国民族学学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2年

5 ;中国民族学学会贺信[A];中国民族学学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2年

6 霍彦儒;;“炎帝与汉民族”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研讨会资料专辑[C];2003年

7 梁忠;郑启玮;;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理念的调整[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8 武荔涵;;美国研究型大学办学思路探究[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已交2005年理事单位会费的名单[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3)[C];2006年

10 ;已交2005年理事单位会费的名单[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2)[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龚兴建 韩冬 实习生 孙天会;湖南文理学院隆重举行五十周年庆典[N];常德日报;2008年

2 记者 陈太平;文理学院与德山开发区对接“产学研”[N];常德日报;2009年

3 记者 徐德清 通讯员 管益敏;湖南文理学院在桃源建立产学研基地[N];常德日报;2009年

4 记者 朱振岳 通讯员 孙和晴;绍兴文理学院服务“三缸”谋双赢[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记者 李沙青;云师大文理学院喜庆成立10周年[N];云南日报;2010年

6 记者 任娓娓;绍兴文理学院“申硕”迈出一大步[N];绍兴日报;2009年

7 通讯员 燕霞 刘曙东;12位院士为文理学院发展“把脉”[N];常德日报;2009年

8 记者 杨光;西安首次在高校设就业见习基地[N];陕西日报;2010年

9 李婷 鸣琦;教育部在西安文理学院设立中国书画考级直属考点[N];陕西日报;2009年

10 记者 赵擎;学以致用 服务发展[N];绍兴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沈文钦;近代英国博雅教育及其古典渊源[D];北京大学;2008年

2 王春春;美国精英文理学院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王玮;中国教会大学科学教育研究(1901-1936)[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李建强;大学的理想与理想的大学——赫钦斯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5 林木村;台湾高等教育的辩学模式变革与发展[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玲;美国小型寄宿制文理学院博雅教育发展与改革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2 龙秋梅;美国四年制私立文理学院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夏漫辉;西方博雅教育中的体育意蕴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辛静;本科教育的奇葩[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胡馨;四川文理学院后勤管理改革调查报告[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向彦;四川文理学院成人教育发展调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杨红波;论我国学校德育的目标指向[D];复旦大学;2009年

8 周帆帆;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教师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娄兴彬;重庆文理学院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贺盈;重庆文理学院站群系统开发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248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0248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a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