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嬗变
本文选题:人才培养模式 + 内涵 ; 参考:《江苏高教》2012年01期
【摘要】:学界有关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界定可归纳为结构方式论、目标方式论、过程样式论、目标过程论和系统结构论五种论说,其基本构成要素应包括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模式、课程体系构造形态、培养途径、培养制度和教学组织形式。文章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嬗变过程。
[Abstract]: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in academic circles can be summed up into five theories: structural mode theory, goal mode theory, process style theory, goal process theory and system structure theory. The basic elements of these theories should include educational idea, training goal, and so on. The specialty setup model, curriculum system structure, training way, training system and teaching organization for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ransmutation process of talent training model from different angles.
【作者单位】: 兰州交通大学教务处;
【基金】: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教改项目“理工文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辅修(双学位)本科教育为研究对象”(项目编号:JG2011Y18)
【分类号】:G6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文汉;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1年04期
2 韩延明;理念、教育理念及大学理念探析[J];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大文;雷金火;;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戴玉英;;应用心理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陈建忠;确立高职理念 探索教学改革——新升格高职学院的紧迫任务初探[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4 胡小桃;让研讨式教学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年03期
5 郑群;公安人才培养模式新论(上)[J];公安教育;2003年10期
6 董翔英;知识创新与人才个性——兼谈计算机教育中的创造性人才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3年01期
7 楼成礼,孟现志,童晓明;研究生素质教育模式研究之体系建构[J];高等理科教育;2003年01期
8 曾冬梅;课程体系优化的三个层面[J];高等理科教育;2003年02期
9 冯永平;新世纪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J];高等农业教育;2002年02期
10 王志刚,申书兴,任良玉,李瑞奇,钟秀芬;农林高校“三能两有”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凤志;德育文化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D];厦门大学;2001年
3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4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正;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周泉兴;我军院校初级指挥军官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于源溟;预成性语文课程基点批判[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卫良;大学核心竞争力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9 唐国瑶;我国住院医师培养模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闫德明;学校品牌个性的组织识别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志鹏;新时期化学课程理念发展的历史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春艳;当代中外高校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3 余桂红;论大学主体性教育理念[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杨稣;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人才理念探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5 赵丽;关于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6 楼英伟;高校课程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7 王相周;北京体育大学开设体育经纪人专业方向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8 周桂英;尊重教育的人文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良平;和谐教育思想理论探讨及其在高等学校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10 欧阳霞;重庆市黔江区工业结构调整与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龙先琼;;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嬗变[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2 周泉兴;;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性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6年01期
3 文汉;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1年04期
4 潘柳燕;复合型人才及其培养模式刍议[J];广西高教研究;2001年06期
5 李硕豪,阎月勤;高校培养模式刍议[J];吉林教育科学;2000年03期
6 韩延明;理念、教育理念及大学理念探析[J];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7 杨峻,刘亚军;面向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模式转变刍议[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8 胡金平;当代中国若干教育理念的反思[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利;;双学位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方式的理解[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9期
2 韦巧燕;;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改革与战略;2007年11期
3 李亚萍,金佩华;我国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综述[J];江苏高教;2003年05期
4 牟春燕;;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及解决方案[J];现代企业教育;2007年16期
5 韩维仙,陈世瑛;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内涵、动因和特点[J];现代大学教育;2001年05期
6 赵一鸣;重点专业建设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4年02期
7 徐肇俊;李正元;;对精英教育应赋予新的内涵[J];大学教育科学;2006年02期
8 韦巧燕;;对高校办学特色的理性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3期
9 韦巧燕;;对高校办学特色的理性思考[J];纺织教育;2008年04期
10 姜健;杨宝灵;姜爱丽;田密霞;洪杰;陈超;;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涵与时代特征[J];教学研究;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登明;;尊重学生个性,建立新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瑜;;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探讨[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李俊亭;杨睿娟;;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雷学文;俞晓;;土木工程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贾德利;尤波;于平;范宇红;;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6 沈苑;;创新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探[A];“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研讨会暨第十三次职业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文正;姜同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适应首都经济结构发展的合格人才——从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王杰臣;;试论独立学院三位一体的“331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其教学特色[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9 王小岗;乐进发;邱战洪;;土木工程专业“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第二章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A];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柴葳;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杨敏;北师大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N];福建日报;2001年
3 记者 郑伟庭 通讯员 粤学宣;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N];广州日报;2009年
4 赵芮;不拘一格育人才[N];浙江日报;2010年
5 记者 蒲若梅 王笑梅;见习基地培育适销对路人才[N];辽宁日报;2009年
6 记者 刘蔚如;热情参与 积极行动[N];新清华;2010年
7 ;创新民族艺术人才培养模式 担当民族艺术事业教育重任[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8 宁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让天使展翅翱翔[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杨维骅 通讯员 向娟;东华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成绩斐然[N];中国纺织报;2009年
10 王 晖;招生工作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引人注目[N];河南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宋志强;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2 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D];厦门大学;2001年
5 施炜;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6 肖鹏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非均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秀兰;构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KAQ人才培养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董娟;从反向学习分析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未来走向[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3 田学超;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改革设想[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顾金良;技术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捷;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刘青;中国高校学分制改革及发展对策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7 胡坚达;浙江省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8 周西安;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索[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华芸;我国高校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立群;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29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029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