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导向的环境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辽宁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例
本文选题:就业 + 环境工程专业 ; 参考:《中国校外教育》2014年33期
【摘要】: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就业的需求量难以提供充足的大学生就业岗位。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就业竞争力是各工程院校共同面临的难题。通过对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现状的分析,针对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就业为导向,"政—产—学—研—用"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化培养模式,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工程人才为目标,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
[Abstract]: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makes the enrollment scal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xpand constantly, and the demand for social employment is difficult to provide sufficient employment posts for college students.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ngineering talents training and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mployment are the common problems faced by engineer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ajor in our university, and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syste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employment-oriented, omni-directional, multi-angle and three-dimensional training mode of "government, industry, learning, research and use"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innovative type. The goal of applied engineering talents i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effectively, and to train th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with solid professional basic knowledge and strong hands-on ability for the society.
【作者单位】: 辽宁工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分类号】:X-4;G647.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丽君;;创新应用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财经类专业全程仿真实验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4期
2 刘东菊;;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徐向棋;张金标;王泾文;;应用型本科院校以研促教的一些认识与实践[J];华章;2012年23期
4 王志伟;邹超英;;应用型理工类本科人才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11期
5 李娜;解建红;;应用型人才的特征和培养对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王硕旺;洪成文;;CDIO: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教育的经典模式——基于对CDIO课程大纲的解读[J];理工高教研究;2009年04期
7 钱国英;白非;徐立清;;注重创新型人才的能力培养 探索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方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08期
8 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2年02期
9 王松涛;朱志良;;师资队伍建设与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之间的关系初探[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6年02期
10 曾永卫;刘国繁;;工程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浅探[J];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志成;张国权;罗安伟;葛武鹏;;食品工艺学课程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5期
2 王伟;王殿君;申爱明;林顺英;陈亚;代峰燕;;基于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3 徐达奇;;工程应用型人才“融入式”培养模式探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王小德;梁立军;林夏珍;马进;;基于毕业生创业实践分析的园林创业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5 徐存东;余丽红;;基于CDIO理念的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6 汪晓娟;;如何做好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的创业教育[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3期
7 张慧;;女大学生就业难的自身原因及对策分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6期
8 白志荣;孙晓俊;谢佩花;;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与不足——基于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的分析[J];沧桑;2009年06期
9 高峻峡;;透视“三大”教育理念 探究校长培训模式创新[J];成人教育;2009年12期
10 王玮;;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工作之创业指导——以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平岗;倪勇;吴文辉;王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铁路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刘彦峰;;密码学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研究[A];Proceedings of 2011 National Teaching Seminar on Cryptography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NTS-CIS 2011) Vol.1[C];2011年
3 张江林;邓昌建;;CDIO模式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改革[A];全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洪发;于锋;;基于CDIO理念的WEB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5 高云红;卢艳军;赵丁;;智能仪器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发与实践[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6 张天波;李秋红;;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社会诚信体系建构分析——以构建广东特色社会诚信体系为例[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与民生科技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曹宇东;何毅;赵剑衡;李雷;;交叉学科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研究——以物理与生物医学交叉实验室为例[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刘钒;李光;;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发展研究——以湖北省为例[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于娱;施琴芬;;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共享的微分对策模型[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10 邵景峰;王进富;马晓红;吴生;刘勇;;基于数据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关键动力优化[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廷;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王一刚;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联盟形成与运行效果动态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3 刁丽琳;产学研合作契约类型、信任与知识转移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张在群;政府引导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5 张文强;我国产业技术创新与产学研结合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6 李王芳;企业内外部人力资本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D];浙江大学;2014年
7 张琼妮;网络环境下区域协同创新平台模式与机制及政策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4年
8 殷辉;基于演化博弈理论的产学研合作形成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9 张宁;产学研合作项目治理风险综合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10 张廷;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健;大学生创业职场化教育体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周惠;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3 孙Zs;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成长规律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4 韩兴房;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靳素静;新就业形势下加强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肖鑫;麻省理工学院本科课程设置及特点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叶贤;大学生创业意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8 纪颖;基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型大学课程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李雯;基于就业视角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10 申静;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克泉;姚津;;高校财经类课程实验教学模式设计[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武高辉,杨韬,赵希文,梁宏,朱宁;本科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3 朱高峰;论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方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4 刘德顺,陈坤华,冯涛,朱川曲;扬长教育的理念、体系构建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5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6 韩响玲;刘义伦;王俊杰;欧阳辰星;黄和平;;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培养与管理模式探索——基于中南大学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试验班实践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7 朱高峰;;自主创新中的若干问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8 岳昌君,丁小浩;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孙秋柏;;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论科研对教学的支撑作用[J];中国冶金教育;2006年06期
10 张永生;刘淑芳;;影响大学生就业实现的社会因素分析[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同济大学 张玉臣;[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劲松;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教学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志宇;产学合作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文华,左力,王正矩;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大专)的设置及教学模式的探讨[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0年04期
2 夏文香,李金成;环境工程专业“3+1+X”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1年01期
3 胡亨魁,徐超;黄石高等专科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试点方案[J];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4 俞金元;应用型本科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探索[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5 高红武,王资,王宜明,谭红翔,梁红,何咏梅,苏锡南;高职高专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6 ;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介绍(三) 环境工程专业[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7 赵丹,沈耀良;日本和德国的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模式介绍[J];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年01期
8 刘绮;;环境工程专业本科实验课教学五大关系浅议[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2年04期
9 主沉浮,魏云鹤,吴俊森;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03年03期
10 李明俊,史蓉蓉,孙鸿燕,魏立安,万诗贵,熊辉;环境工程专业工程训练多元构架系统分析[J];化工高等教育;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肖瑜;高士祥;张淑华;;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A];中国化学会2005年中西部十五省(区)、市无机化学化工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徐汇区职业介绍中心 沙丽燕;环境工程专业应届生如何敲开工作大门[N];人才市场报;2009年
2 主持 本报记者 李禾;我们需要怎样的环境人才?[N];科技日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陶璐璐;环境工程人才 梦想进现实[N];中国纺织报;2012年
4 ;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我校获奖成果简介[N];新清华;2005年
5 通讯员 周密 本报记者 杨晨光;一个大学生班级的环保能量[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主持人:刘茜;向西!向西!向西![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浪;高等职业教育类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模式探析[D];重庆大学;2008年
2 邓文敏;基于资源库的环境工程专业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应用[D];广东工业大学;2006年
3 谢兴勇;基于功能模块的环境工程专业资源库的设计与开发[D];广东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398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039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