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强化实践育人的思索
本文选题:实践育人 + 应用型本科院校 ; 参考:《中国高等教育》2012年09期
【摘要】:正实践育人是高校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坚持理论学习与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相统一的重要路径。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分析当前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按照国家对实践育人提出的新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并提出下一阶段贯彻意见精神的对策与措施,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实践育人的常态化、长效化,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强化实践育人的意义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和基本观点,"实践育人"理念突显了教育的实践属性。对高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
[Abstract]:Positive practice educ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ombine education with productive labor and social practice.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adhere to the unity of theoretical learning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social practice. As a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current education and teaching work, according to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country to practice and educate people, serious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sums up the experience,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to carry out the opinion spirit in the next stag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to promote the normalization and long-term effect of practice and education, and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 First, it is the primary and basic viewpoint of Marxist philosophy to strengthen the meaning of practical education in 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idea of "practical education" highlights the practical attributes of education. 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specially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作者单位】: 徐州工程学院党委;徐州工程学院;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学银;李亚娟;李善艳;;应用型本科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0年08期
2 蔡立彬;以邓小平德育理论为指导 探索实践育人的德育模式[J];青年探索;2005年04期
3 仇志海;赵雷;凌月莲;;浅谈如何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蒋建其;;论高校共青团实践育人的实现途径[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康明已;;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构建途径浅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7年12期
6 蒋伟;;论实践育人在大学生思政工作中的重要意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7 刘艳红;李柏山;赵志军;;强化实践育人要处理好六个关系[J];现代教育科学;1991年02期
8 范辉;王玮;;弘扬实践育人理念,科学构建实践育人机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9期
9 管晓怡;;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理实融合 实践育人[J];教育与职业;2008年31期
10 徐金寿;;“全程式”实践模式下开放式实训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建华;;实践育人 体验为本[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2 贾志洋;王勇刚;崔博文;杨玉婷;;应用型本科院校Linux操作系统的教学探索[A];Proceedings of 2010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0 NVCIC)[C];2010年
3 黄蓉生;;含弘论丛总序——走进新农村[A];走进新农村——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0年
4 黄蓉生;;总序[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郑建岚;;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问题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调研报告[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10年
6 李晓霞;;从人才培养角度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A];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中国科协第224次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李立勇;李贵成;;适应两个变 实现两个转变 提高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思考[A];思考与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论文集[C];2005年
8 吴新民;荣华;龚良发;;基础化学实验的开放平台建设[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朱敏;朱云华;孙丽娟;汪海平;;金陵科技学院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体系创新模式[A];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赵风华;刘爱华;;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十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胡航宇;构建实践育人长效机制[N];中国教育报;2011年
2 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副主任 赵为粮;推进“六个一”活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N];重庆日报;2011年
3 朱鑫铨 张茜;扬大数科院实施“333”实践育人工程[N];科技日报;2010年
4 李法瑞;“实践”使学生增长才干[N];上海科技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董洪亮;理论铸魂 实践育人[N];人民日报;2008年
6 记者 秦健;探索重庆教育模式 75高校来渝取经[N];重庆商报;2011年
7 桂诗昌;春风化雨 春华秋实[N];贵州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刘晓娟 曹平平 杨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坚实步伐[N];吉林日报;2010年
9 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淑东 陈春燕 刘艳华 于英焕;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新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1年
10 重庆教育学院通识教育部团总支书记 张圯姣;大学生“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要在增强实效性上下功夫[N];重庆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方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2 王生长;仲裁与调解相结合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3 王景华;社会真理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覃先林;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的林火预警方法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年
5 吕天奇;公司法人制度新论[D];四川大学;2004年
6 宋兰兰;南方地区生态环境需水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7 梅小安;企业知识资本管理机理及其绩效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8 吴艳东;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论[D];武汉大学;2010年
9 张艳莉;建立一条龙英语测试体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10 段银弟;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2 陈烨;德育视域下的高校实践育人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2年
3 张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4 姚文均;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鹏飞;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群体行为分析及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丽;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培训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7 胡炜佳;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8 魏立娟;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价值”与实践路径[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9 冉曙光;应用型本科院校重点学科文献资源保障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秦川;对高校大学生实践育人机制的反思与重构[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479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047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