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合作的地方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激励模型研究
本文选题:合作 + 地方大学 ; 参考:《科学管理研究》2012年02期
【摘要】:为适应发展的需要,我国许多地方大学都组建了科技创新团队。地方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是地方大学增强自身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国家培养创新性人才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加强其激励机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合作为基础研究了地方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激励机制,从理论探讨了科技创新团队合作的可能,构建了地方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激励模型并进行了分析。
[Abstract]: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development, many local universities have set up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eams.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eam of local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force for local universities to enhance their ow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serve reg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train innovative talents for the country and build an innovative countr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f its incentive mechanism.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eam in local universities on the basis of cooperation, discusses the possibilit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eam cooperation from theory, and constructs and analyzes the incentive model of local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eam.
【作者单位】: 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
【分类号】:G6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存金,侯光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团队工作绩效测评及其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朱永虹;兰玉杰;;高新技术企业R&D团队绩效测评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05年06期
2 和金生;李军坡;;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企业内部激励有效性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韩翼;廖建桥;;组织成员绩效结构理论研究述评[J];管理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4 姚继军;高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中的有效激励机制设计[J];教育与经济;2003年04期
5 袁旭梅,张昕,张雷;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研究[J];运筹与管理;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艳;中国证券市场信息博弈与监管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2 张朝孝;基于博弈论的员工激励与合作的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3 李存金;知识经济环境下的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01年
4 徐佩;软件研发项目团队有效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5 徐勇戈;非对称信息下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代建制的相关机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6 韩翼;雇员工作绩效结构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聂晖;软件企业研发团队组建行为定性模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沙;关于虚拟企业若干问题的分析[D];暨南大学;2002年
2 刘炜;团队激励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3 胡锋;研发团队激励薪酬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滕兴乐;企业团队激励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5 朱彬;基于团队工作理论和资源观的企业战略联盟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6 李章龙;博弈论在我国竞赛表演业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杨艳;基层销售团队工作绩效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8 李让辉;企业激励过程及其传播效应的定性模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肖颖;通信制造企业研发团队管理[D];重庆大学;2007年
10 李河江;乌鲁木齐市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代建制的相关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培;;论大学与挂靠学术社团充分合作的可行性[J];学会;2011年06期
2 游家胜;;地方大学办学特色的生成逻辑及建构方略[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储冬叶;贾红莲;;论当代军地大学生审美心理之异同[J];大家;2011年15期
4 邹杰;;开封大学:走出传统教育模式[J];中国经济快讯;2000年07期
5 丁斐;于海棠;;张謇实业教育思想与美国威斯康星理念比较研究——兼论现代地方大学服务社会功能[J];江苏高教;2011年04期
6 李善惠;;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合并大学的办学思路探讨[J];教育管理研究;1998年03期
7 ;发达国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我国地方高校的启示[J];职教论坛;2011年22期
8 孙东方;刘小红;;依托特色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惠州学院服装国家特色专业建设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年06期
9 徐朋;刘军;李学慧;;合理定位,勇于探索,创地方大学品牌[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年07期
10 郝登峰;卓晓岚;穆林;王政忠;;大中专毕业生起薪影响因素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晖;顾洁岚;;现代化进程中的地方大学国际化问题刍议[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殷朝晖;沈红;;论美国研究型大学与产业界的合作及其启示[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3 黄好;;从交易成本角度理解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微观层面[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王帅;;地方大学学生资助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Benoit Eynard;Lars Hein;;欧中合作,加快中国工程教育的发展[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耿国阶;孙萍;;创新型国家战略下高校科技创新队伍建设的路径探讨[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7 李重阳;;浅谈地方大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A];黑龙江省绥化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刘金福;周志成;冯凤杰;;改革促进沈阳大学飞速发展[A];第四届“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老教授事业贡献奖”颁奖暨老教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郑振江;;围绕和谐校园建设,,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10 陈然;赵庆年;钟耿涛;;中美两国在高校区域分布上的比较及启示——高校分布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角度[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二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肖国忠;地方大学的科学发展尤应引起重视[N];光明日报;2009年
2 武汉科技学院党委书记 尚钢;简论地方大学的科学发展[N];光明日报;2009年
3 记者 陈强;加快省部共建地方大学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王定翔;平顶山学院:努力建设一流地方大学[N];平顶山日报;2010年
5 首席记者林松;省有关方面领导调研盘锦地方大学发展情况[N];盘锦日报;2010年
6 左铁镛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地方大学教育研究分会会长,北京工业大学原校长;地方大学仍存在较大发展潜力和空间[N];上海科技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刘先琴;加快省部共建地方大学发展[N];光明日报;2010年
8 记者 姜琳;李建保代表:地方大学发展遇三重瓶颈[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9 王o邸〖钦
本文编号:20487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048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