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深度思考
本文选题: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 实施状况 ; 参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06期
【摘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以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受益的学生数量少、功利化趋向严重、与教学活动脱节等突出的问题。文章深刻思考了"计划"的内涵,客观分析了产生偏差的主要原因,从"计划"精神理解和把握片面、重科研轻教学的传统和考评体系的功利化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入开展"计划"的建议,一是要正确理解精神,全面贯彻和执行"计划";二是要转变工作重心,深化教学改革;三是要创新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
[Abstract]: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novative experimental plan of college students, som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outstanding problems, such as the small number of students who benefit, the serious tendency of utilitarianism and the disconnection with teaching activities. This paper deeply considers the connotation of "plan", analyzes objectively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deviation, and probes into three aspects: understanding and grasping one-sided spirit of "plan",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tradi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light teaching, and the utilitarianism of evaluation system. On this basis,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carry out the "plan" in depth: first,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spirit, fully implement and carry out the "plan"; second, to change the focus of work and deepen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third, to innovate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cess evaluation.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基金】: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创新性实验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发展潜能的影响研究”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依托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分类号】:G6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赵希文;吴菊花;燕杰;;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与创新教育改革[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安勇;倪志英;李雷鹏;;创新性实验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影响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9期
3 万思志;;探索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可;李天;杨启智;杨文钰;;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C-STM”模式探讨——基于四川农业大学实践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2年01期
2 范兴明;张鑫;王荣;魏德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与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3 刘大军;;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J];教书育人;2011年24期
4 安勇;倪志英;李雷鹏;;创新性实验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影响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9期
5 冯林;路慧;;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的比较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2年01期
6 刘大军;罗一帆;周合兵;;基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下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策略[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年08期
7 胡胜亮;杨金龙;董英鸽;王延忠;孙景;;发光材料研究性实验教学方案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年03期
8 徐占国;冯冬菊;;关于电力电子与自控系统实验教学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0年05期
9 葛继科;;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浅析[J];中国信息界;2011年05期
10 潘卫东;张永强;仲鑫;宋二波;杨永潇;邢继斌;;采矿工程专业大学生参加创新性实验计划的情况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2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蔚;某医科大学医学本科生早期接触科研现状的调查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赵希文;吴菊花;燕杰;;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与创新教育改革[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潘云鹤 ,路甬祥 ,韩祯祥 ,吕维雪 ,吴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二十年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11期
3 蔡茂华;李敏;何文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7年11期
4 吴红,杜严勇;从国家教学成果奖的评选看高校创新教育的走向[J];煤炭高等教育;2002年02期
5 熊大章;;培养工科大学生创新才能简介[J];上海高教研究;198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学军;;教学互动 成果共享——项目参与式教学方法及其实施[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刘大军;罗一帆;周合兵;;基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下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策略[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年08期
3 阳洪霞;;新时期阳光辅导员角色定位刍议[J];价值工程;2011年19期
4 黄联英;;浅议通识教育课程的特点[J];学理论;2011年23期
5 万小军;;论创新性实验计划在创新教育体系构建中的作用——以湖南城市学院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8期
6 丁一;;研究性学习在地方高师院校教育学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1期
7 朱锋;;高等教育公平新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年03期
8 孙洪举;;校园文化的内涵及校园文化的建设构想[J];华章;2011年21期
9 孟凡明;;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范畴的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10 李娜;张学丽;刘一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建设探究[J];青年文学家;2011年1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光礼;研究性学习:对我国30年高校教学改革的总回应[N];学习时报;2009年
2 杨晨光;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孟祥金 张玉侠;实施教育创新 开展研究性学习[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2年
4 通讯员 高楚清 记者 朱振岳;“三级训练”推进大学生研究性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研究性教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功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钱旭红 何仁龙;运用过程理论 建设优势特色学科[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蒋建华;跨越式发展:一个中心、两个基点[N];中国教育报;2003年
8 武汉大学校长 刘经南;办好本科教育是大学之本[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张琴 郑天虹 刘丹;国家助学贷款为何陷于两难[N];今日信息报;2006年
10 汪伟 本报通讯员 孟兆熙;大课堂走出新人才[N];天津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宋志强;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2 尹毓婷;欧洲高等教育改革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欧阳文;大学课程的建构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王艳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何超;大学战略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军;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院校层次的实施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向敏;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实施困境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谭莉;中外合作办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刘光平;我国研究型大学引领社会的内涵与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冯阳;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6 张建锋;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公共政策分析[D];苏州大学;2006年
7 刘圆圆;以人为本视角下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8 李茜妹;大学课程综合化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9 赵锐;中美高等工程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建议[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10 赵志勇;高校外语教师的教育研究意识与能力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552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055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