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学习投入的视角
本文选题:大学生 + 学习投入 ; 参考:《高教探索》2012年06期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社会和教育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话语中,对大学生究竟是如何学习的这个核心问题讨论的很少。学习投入是反映大学生学习内在过程和外在特征的重要概念。调查发现,大学生学习投入并不理想。学业挑战性处于中等程度,尤其如分析、综合、判断和应用等高层次思维水平的投入更显不足;大学生不论课内还是课外的学习主动性很弱,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被忽视;师生互动非常缺乏;需要加强学生专业实践与跨文化理解和交流能力。改革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采用以培养学生创新思考和探索能力为主的研讨式教学方式是我国高等教育亟待加强的地方。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in the discourse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s society and educational circles, there is little discussion on the core issue of how college students learn. Learning investment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that reflects the internal process and external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The investigation found that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investment is not ideal. The academic challenge is in the middle degree, especially the input of the high level thinking level, such as analysis, synthesis, judgment and application, the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is very weak, whether in class or after class,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quiry ability is neglect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very short; students' 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communication ability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ode,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 and the adoption of deliberative teaching method, which focuse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and exploring ability, is an urgent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教师教育机构数据库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10JJD880004)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64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启树,陈修梅;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余凯;当代哲学背景中的大学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3 刘宝存;何谓大学——西方大学概念透视[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4 冯建军;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及其教育——兼论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5 眭依凡;大学庸俗化批判[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6 王雪峰,高畅;论孔子教育思想的主体性精神[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7 薛晓阳;教育的超越本质及其自由教育的理想[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8 张天宝;试论教育对话及其基本特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9 张翼星;;试论当今大学的通识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3期
10 盛冰;社会资本对当代教育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万力维;;教育中,究竟是什么在妨碍创造[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2 唐滢;;素质教育视野中的高考改革——兼论高考内容改革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素质立意的演进[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3 关仲和;柴鸿斌;杨兴林;;试论高等学校的以学生为本[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4 张东辉;;心灵状态最重要——谈目前大学教育的弊端[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8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曹树真;“引导”中“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超良;类精神:当代教育的应然追求[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朝云;高中物理课堂四段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朱利霞;我国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反思与重建[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林松访;中小学创新型教师及其成长若干问题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民强;重建中学生写作动机系统[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6 何雪莲;大学理想:追求完善人格[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君辉;当代中国大学精神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等菊;道德教育:生态学视界的研究及其合理性论证[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殷小平;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10 伍香平;论体验及其价值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德昌;钟丽娜;;关于当前大学生学习状况的探究[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年06期
2 张兆文;陈清波;;新媒体视域中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年03期
3 陈瑞;;大学生学习倦怠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J];文教资料;2011年19期
4 黄少波;;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养探讨[J];学术论坛;2011年05期
5 沈森宏;;大学生功利性学习研析[J];中国-东盟博览;2011年04期
6 孙瑞权;;提高大学生专业学习动力的个案研究报告[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7 欧嘉文;李江滨;纪贤严;;高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8期
8 牛丽凤;;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与研究[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汪明春;张丽霞;;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表现及干预对策[J];教育探索;2011年06期
10 祝贺;;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阮慧;;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探讨[A];全国中西医结合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蒋新强;陈伯仲;;大学生学习心理、行为调查及对策研究[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3 白洁;;浅析网络文化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4 杜智敏;王秀平;马喜亭;张春先;傅钰;隋仲坤;;北京市大学生学情调查报告[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周贵卯;;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和谐校园建设[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6 廖冉;;量力而学——谈大学生学习规划[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张大生;王功玲;;论学导式创新模式在大学生创业培训中的应用[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肖靓莎;彭希林;;浅析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对大学生学习力的启示[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刘瑞s,
本文编号:20836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083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