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学科交融:高校学位点建设中新的增长点

发布时间:2018-07-05 07:15

  本文选题:高校 + 学科建设 ; 参考:《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摘要】: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工作也是根本性工作,学科建设水平提升了,学位点建设必然会取得成效。学位点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高起点,日益受到高校的重视。然而,不少高校在学位点建设中存在着多自发欠规划、重申报缓建设、重增设轻需求等问题。学科建设应当遵循其内在的需求和规律,注重学科交融,产生大量的前沿性、跨学科的增长点来推动学位点的发展。具体地讲,应该加强学科的重组与整合,培育新的学位点;加强学科的贯通和交融,增拓新的学位点;加强学科的创新与发展,优化原有学位点。
[Abstract]: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s the basic work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a high starting point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cademic degree construction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ever,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egree points have many problems, such as spontaneous underplanning, emphasis on slow construction, and emphasis on increasing and neglecting demand.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should follow its inherent demand and law, pay attention to the blending of disciplines, produce a large number of forward, interdisciplinary growth point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degrees. Specifically,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reorganiz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disciplines, cultivate new degree points, strengthen the linking and blending of disciplines, increase new degree points, strengthen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s, and optimize the original degree points.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图书馆;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9SJB880068)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JYD031)
【分类号】:G64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史宁中;韩秋红;;学科交融与方法创新[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2 陈景春;;高校学科交融应建立长效机制[J];高等理科教育;2013年01期

3 冯向东;论并校中的融合[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4 梅秀文;合并高校学科融合中存在的问题探讨[J];煤炭高等教育;2003年03期

5 宋健,范崇澄;发挥多学科优势 加速人才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5年03期

6 王生洪;抓好学科交叉 推动学科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Z1期

7 袁建力,陈景春;交叉边缘学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9年03期

8 梅新林;;学科交融与学术创新[J];文学遗产;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有声;于永钢;;搞好系统建设是电大生存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三论新形势下我国电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观[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2 李福华;;大学治理与大学管理:概念辨析与边界确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邢彦明;;试论高职院校两级教学督导体制[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胡健歆;张森;;综合大学和特色大学的国际参照与启示[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肖谦;侯清麟;;合并高校文化要素的整合路径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03期

6 魏云陵;大学图书馆实质性融合——以新东南大学图书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年06期

7 彭轩雁;肖中云;;高校合并后的文化冲突及其重建[J];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8 刘巧华,赵召平,曾拥政;浅析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与规模效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9 黄朝峰;共享学科资源 优化学科结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10 牛林;浅议理科学生跨专业课程的学习[J];高等理科教育;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姜岩峰;张晓波;杨兵;鞠家欣;张静;;微电子实践教学内容的研究和改革[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许永勤;;对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军事化管理的思考[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姜岩峰;张晓波;杨兵;;集成电路测试方向实验教学计划的探索和教学内容的建设[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晓洁;韩润萍;马浩;;从开放性实验谈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刘小杰;黄松;赵洋;;交叉学科稿件的初审判定[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三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晨峰;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李飞;引领与自主:学校变革中的教师领导与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邹晓东;研究型大学学科组织创新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刘继荣;高等学校合并重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5 庞青山;大学学科结构与学科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翟亚军;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7 蔡琼;中国民族院校发展中的文化转型[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俞俏燕;中国单科性院校专业趋同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卢晓梅;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宋艳梅;示范高中规范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代芳芳;大学班级管理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勇;论多校区大学学科建设的不利因素与克服[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侯长华;我国中小学执行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琳;中学教师对有效课堂提问的认知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康菁菁;小学教师自我表露调查及成因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玉朋;论道德权威对校长决策的支持作用[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国林;“并校”背景下促进个人—组织认同的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学;中美两国多校区大学系统办学模式的比较[D];山东大学;2011年

9 道如娜;三语教学条件下的教师合作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郭丽君;多校区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冯向东,邹珊刚,曹安利,陈海春;理工科院校办文科的指导思想[J];高等教育研究;1986年02期

2 沈红,陈运超,廖湘阳,罗云;多校区大学管理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3 庞青山;学科融合:高校合并的高层目标[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4 陈景春;学科融合:合并高校学科发展新的增长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02期

5 柯林·坎贝尔;刘秋生;;哈佛的魅力[J];科技导报;1987年03期

6 罗伯特·L·斯普劳尔;莱尔·H·施瓦茨;古宝珠;;美国材料研究实验室发展简史[J];科技导报;1987年04期

7 蒋国俊,张磊 ,叶松;综合性大学交叉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年09期

8 ;高校学科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6年02期

9 ;全国高等学校合并重组一览表(1998—2000年)[J];中国高等教育;2000年2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过国忠 本报通讯员 吴锡平;[N];科技日报;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甘晖;罗云;孙志强;;完善学位点评估标准的策略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24期

2 黄文峰;;构建我国学位点评估标准的若干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9期

3 吴太山,张均 ,刘雪梅;学位点立项建设:促进学科建设的有效手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年02期

4 ;西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位点建设成绩显著[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06期

5 魏欢;黄红富;赵会泽;陈桂;王兵;;从封闭走向开放:学位点授权审核制度的回顾、变迁与展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年02期

6 骆四铭;柴世思;;责任、权益视角下学位点建设与质量评估的风险控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7 何培;;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协同发展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年08期

8 胡曙晨;李新霞;孟磊;支玲;李莉;;药化/有机研究生学位点建设中的探索和建议[J];广州化工;2012年14期

9 王顶明;;学科、学位点的关系及其建设思路[J];云南电大学报;2012年04期

10 王允修,黄庆建;从学位授权的审核谈我省学科和学位点建设[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王晖;推进学位点建设快速健康发展[N];河南日报;2007年

2 本报通讯员 惠泱河邋张云翔 韩凯峰;在发展中不断实现新跨越[N];光明日报;2008年

3 王洪禹 房增福;发展的厚重[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郭姜宁 温品琳;满脑子大开发育人才[N];科技日报;2003年

5 本报通讯员  熊大辉 易海明;夯实基石 创新发展[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丽丽;我国教育经济与管理学位点区域布局分析[D];东北大学;2009年

2 胡伶辉;知识管理视角下工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预警系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994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0994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1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