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17 06:27
【摘要】:高等工程教育是工程技术人员培养的主渠道。在我国,工程教育的培养规模已经占到全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三成以上,但工程类本科生的培养质量(特别是其能力水平)却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本文从产业发展急需的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出发,对高等工程教育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Abstract]: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is the main channel for the training of engineering technicians. In our country, the training scale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has already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30% of the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scale, but the training quality (especially its ability level) of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s has a big gap with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level.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based on the demand of engineering technical talents which are badly need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作者单位】: 天津理工大学教务处;天津理工大学;
【分类号】:G642.0;TB-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正;林凤;;从工程的本质看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2 余寿文,王孙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与工程师的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3 罗云;袁鑫涛;;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梁;研究型大学工程教育刍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2 俞仲文;关于发展高等技术教育的若干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3 李曼丽;;变革中的实践教育理念——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案例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4 王孙禺;孔钢城;雷环;;《华盛顿协议》及其对我国工程教育的借鉴意义[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5 邓耀彩;经验性技术发明与高等院校的研究功能——兼论强化高职院校的研究功能[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6 刘颖;;改革考试方法 适应现代工程技术人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2期

7 陈书乔,郭桂英,严岭;论地方工科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强化与创新[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解念锁;改革实习教学 培养学生工程素质[J];理工高教研究;2005年04期

9 傅宇;;高等工程教育的工程能力结构及其培养途径[J];理工高教研究;2006年03期

10 徐达奇;;地方工科院校的发展与定位[J];理工高教研究;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乐;基于EO匹配的科技人力资源迁移能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马中平;示范性软件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及途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关颖婧;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3 李文;基于质量的工程专业国际互认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进;;论工科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孔垂谦;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去工程化”困境与“情境化”选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3 李正,李菊琪;国际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分析[J];高教探索;2005年02期

4 林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全面质量管理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5 黄俊伟,秦祖泽 ,彭晓;工程教育的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的乌托邦[J];现代大学教育;2005年04期

6 汪应洛,王宏波;工程科学与工程哲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2009年27所高校30个工程教育专业通过认证[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年02期

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须以学习产出为质量准则[J];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09期

3 米展,涂善东;走向综合的工程教育[J];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颜玉崇;陈冲;;ASEA与高校的工程教育[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杜力;刘燕妮;梁宇;李军;;基于高校人文类学生的工程教育研究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17期

6 潘海生;周志刚;;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7 吴文辉;;论高校工程特色创新人才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吴绍芬;新型工业化道路上高等工程教育的新使命——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J];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18期

9 汪涛武;;工业化进程中继续工程教育的几点思考[J];科技广场;2009年12期

10 吴文辉;;特色专业建设与专业认证对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影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晓;覃永晖;;工程教育的“博弈”:提高地方高校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探索[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十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唐波;樊玮虹;李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影响[A];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李克嫇;陈朝光;;五十年侜湾工程教育之进展[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机械类专业认证分委员会秘书处正式成立[A];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九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赵建国;韩学山;;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关问题的认识[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1)[C];2008年

6 陈清泉;;工程哲学与工程教育[A];第十二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曹彤;许倩;和丽;;高等工程教育之培养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A];第十五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七届工程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8 郑晓东;刘向东;刘旭;毛小兰;闻春敖;;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光学工程研究生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探索[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暨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谢秀英;白崇仁;苏澎;;包装和食品机械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探讨[A];2000年全国包装和食品机械及相关技术发展研讨会文集[C];1992年

10 钟义信;;工程师心中的“工程研究”——介绍世界工程师大会《宣言》[A];“工程科技论坛”暨首届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委员会学术年会工程哲学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戴丽昕;给工程教育一片蓝天净土[N];上海科技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李玉兰 朱振国;工程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国际化实践能力[N];光明日报;2009年

3 唐景莉;工程教育要构建质量监控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 涂善东;倡导全面工程教育[N];文汇报;2007年

5 记者  张莞昀 通讯员  屈彩云;要努力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大学工程教育[N];新清华;2006年

6 赵凤华;大学工程教育与大学发展研讨会召开[N];科技日报;2007年

7 记者 刘肖勇 通讯员 朱玉尊;广大将启动工程教育CDIO改革[N];广东科技报;2010年

8 记者 刘京青;澳-中工程教育科研联合体成立[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9 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 涂善东;解读全面工程教育理念[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王庆环;大学工程教育须重视国际交流[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晓强;工程教育再造的机理与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王昕红;专业主义视野下的美国工程教育认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孔寒冰;基于本体的工程学科框架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余晓;面向产业需求的工程实践能力开发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白逸仙;高校培养创业型工程人才的方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忠宜;我国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李妍;基于CDIO的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李艺芸;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伦理维度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胡珏;工程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工程训练平台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李莉;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实践问题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周庚渊;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鉴定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傅静;高等工程教育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李文;基于质量的工程专业国际互认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胡琪;大工程人才应然素质构建[D];中南大学;2012年

10 覃凌云;欧美工程师的培养模式及认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293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1293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a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