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Abstract]:Nowadays the world has stepped into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As an important forc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Chin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lay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untry'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undertakings. Through the decision on 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ork,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Hebei Province ha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reg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by taking capacity-building as the co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backbone rol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social economy has put forward urgent requirements for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has also put forward urgent requirements for the study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province at this stage. Based on the important rol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rux of the insufficienc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and the inefficiency of innovation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our country. Because there is no systematic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this paper has carried out a lot of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research.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selects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atistics data of 29 provinces and cities, and applies th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Hebei Province is accurately positioned and evaluated objective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valuation results, this paper finds out the main problems that affec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Hebei Province. Finally,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mpirical analysi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way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Hebei Province.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322;G6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惠波;;金砖四国国家创新体系政策措施比较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09期
2 刘凤朝;冯婷婷;;国家创新能力形成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发明专利为能力表征要素[J];管理评论;2011年05期
3 冯晓莉;;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率的对策研究[J];求索;2011年07期
4 王春法;;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J];科协论坛;2006年11期
5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发布[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1年08期
6 ;“十二五”科技规划对石化行业提出新任务[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07期
7 ;“十二五”科技规划对石化行业提出新任务[J];河南化工;2011年11期
8 ;“十二五”科技规划描绘装备“智造”未来[J];机械;2011年07期
9 ;动态[J];国家电网;2011年08期
10 李春花;;韩国产业技术创新成功因素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念;沈红;;国家创新体系下的研究生教育[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张景安;;建设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总体框架的思考[A];2006中国管理学家论坛暨第八届中国管理创新大会论文集[C];2006年
3 任康民;肖挺;;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中政府的作用[A];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刘本玲;;浅谈政府在创新中的作用[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国家创新体系的三种模式[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6 刘曙光;赵明;张泳;;国家海洋创新体系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借鉴[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7 荣亦建;;创新及高校创新教育[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8 胡峰;孔庆江;刘仁平;;美日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比较——兼论对入世后的中国的启示[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五)[C];2007年
9 杨金鹏;魏怀斌;;知识经济与国家创新体系[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10 袁晋宛;张东亮;单汨源;;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创新体系战略框架的构建——中美国家创新体系对比研究[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斌;2010年基本建成国家创新体系[N];大众科技报;2002年
2 记者 韩霁;五年基本建成国家创新体系[N];经济日报;2011年
3 记者 赵永新;五年建成国家创新体系[N];人民日报;2011年
4 毛中秋;俄计划2020年形成国家创新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翟明;构建国家创新体系[N];中国矿业报;2003年
6 汪浩;关于国家创新体系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2年
7 记者杨健;国家创新体系大厦巍峨[N];人民日报;2002年
8 ;坚持自主创新 强化示范引领 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作贡献[N];人民日报;2011年
9 特约记者 江有仪;100多亿推进国家创新体系[N];北京科技报;2001年
10 孔德涌;2020年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坚持以人为本[N];科技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国;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盛四辈;系统论视角下的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战略群演进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3 罗新远;中外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4 张永宁;基于知识转移的企业创新网络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吕建荣;中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历史与现状[D];西北大学;2007年
6 朱园圆;政府支出、税收和自主创新[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林学军;基于三重螺旋创新理论模型的创新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吴晓松;国家创新体系对企业创新能力及创新绩效影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9 K.H.U.D.Nandana Kumara(Kumara Uluwatta);国家创新系统建设中的高等教育体系重构[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李小妹;我国省部产学研平台建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晔;河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2 张晓波;国家创新体系相关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李灿;国家创新体系的动态演进研究[D];海南大学;2012年
4 张燕;美国新经济与国家创新体系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5 朴林;试论韩国政府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D];延边大学;2003年
6 郑海琳;中美国家创新体系比较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7 张鑫;国家创新体系中现代社会中介组织作用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佳琳;中国国家创新体系下的科技税收政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朱伟娟;论国家创新体系与科技中介组织[D];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
10 孟昭苏;当代粮食危机及其对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完善的启示[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427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142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