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资助与博士质量保障的体系互动
[Abstract]:It is believed that the funding of doctoral students, especially the direct funding for the doctoral research work, has a direct promotion and positive guarantee for the quality of doctoral students. It analyzes and reveals the integrated evolution logic of the linear but nonlinear financial support quality guarantee in time, and clarifies the support system and the quality assurance.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basic framework of the doctor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based on the effective autonomy of the main body is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中山大学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郭建如;;我国高校博士教育扩散、博士质量分布与质量保障:制度主义视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2期
2 孟卫青;;从政府主导到大学自律: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制度转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3 王战军;;构建质量保障体系 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4 赵军;周玉清;;研究生教育质量概念研究新视野[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朱宁洁;;博士生教育研究中欧比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2 卢志成;郭惠平;李斌琴;;对我国体育学博士教育扩散现象的新制度主义诠释[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3 吴锋;张先龙;;扩张还是紧缩:对中国新闻传播学博士教育规模的审思——基于2010年新闻传播学博士招生信息的统计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4 张国霖;;从期刊编辑的角度看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两个问题[J];基础教育;2011年03期
5 查远莉;汪宏晶;吴汉清;;中外合作办学对我国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启示[J];医学与社会;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袁真富;驰名商标异化的制度逻辑[D];上海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陶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背景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2 杨红娟;河南省高等院校博士生培养能力分析[D];河南大学;2012年
3 李鑫;西藏民族学院研究生教育质量现状研究[D];西藏民族学院;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建如;;社会学组织分析中的新老制度主义与教育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3期
2 石中英;;教育学研究中的概念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林伟连,顾建民,张国昌;论我国学科点与学位授予单位区域布局的调整[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4 袁本涛;赵伟;王孙禺;;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5 朱新梅;;大学的公共性与政府干预[J];复旦教育论坛;2006年01期
6 张金福;;中国大学自主性:概念与制度环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3期
7 王亚杰,王沛民;研究生教育质量:分析框架及其微观层面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8 王亚杰,王沛民;研究生教育质量:宏观层面及其发展战略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9 赵西萍;谈谈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科学内涵[J];江苏高教;1999年06期
10 王天恩;日常概念、哲学概念和科学概念[J];江西社会科学;199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潘武玲;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德东;;中小学校长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年08期
2 黄伟达;杨全才;;论独立学院学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11期
3 李杰;李镇;薛伟;;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肖子良;黄文伟;刘诗波;;论过程管理在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中的应用[J];科技广场;2006年03期
5 张培;迟景明;;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区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6 陈玉华;杜根长;;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简述[J];世界教育信息;2007年11期
7 李辉敏;;民办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体系研究[J];文教资料;2008年01期
8 胡水清;;博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的实践与反思[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1期
9 张翠;;关于建立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0期
10 卢虎胜;;对完善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凤岐;;对构建21世纪远程开放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A];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C];2002年
2 王红;;高等教育国际化途径之一:完善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保障体系[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谢凯;;略谈共青团工作应用写作教学创新思维训练的互动性[A];贵州写作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文集[C];2002年
4 张志英;张彦通;;关于建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想[A];2003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巢峰;徐庆凯;;《辞海》的质量保障体系[A];中国辞书论集1999[C];1999年
6 韩树礼;;关于建立绿色食品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与思考[A];绿色食品发展战略研究——首届绿色食品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桂琳;刘芳;吴先忠;;经管类学科中体验教学的几点思考[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8 姚穗;;科技展品的互动性(可操作性)之我见[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9 张陇;;浅谈联网收费的管理互动性[A];湖北省公路学会——2004年机电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周延丽;;我国专业学位教育质量保障研究[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建勋 陈紫卿;上半年厚街12家企业获市科研资助805万[N];东莞日报;2010年
2 徐雅平;网购互动性创新呈现[N];经济日报;2011年
3 刘世凯;增强互动性[N];人民武警;2003年
4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匡海学 杨天仁;质量保障体系是中医教育之本[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5 记者 徐德昭;做好政策解读 增强互动性[N];东莞日报;2010年
6 记者 季芳;我市建成基本药物质量保障体系[N];徐州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于国宁;积极构建质量保障体系 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水[N];江苏教育报;2011年
8 土立方;四川绿昌茗茶业有限公司健全质量保障体系[N];中国贸易报;2009年
9 麦子;门户回归互动性[N];计算机世界;2005年
10 记者 王九会 通讯员 张丹;景津二十周年庆典突出联欢主题[N];中国黄金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萌;迈向互动式公众参与理念[D];吉林大学;2009年
2 孙承健;论影像表意及其接受与情绪的关系[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3 唐嘉庚;互动性对B2C环境下信任及购买行为倾向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贾巍杨;信息时代建筑设计的互动性[D];天津大学;2008年
5 曹海晶;当代中国立法体制的社会生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姜蕾;大学英语课堂环境下读写结合写作测试效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石磊;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宋莉;跨文化交际法中国英语教学模式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张威;1971年南亚危机与美巴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智娜(LEE JINA);在线品牌社群中互动性对品牌忠诚度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辉;因特网在线广告的互动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2 冯双影;网络视频广告的有效传播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杜鹏飞;青少年网络成瘾与亲子关系互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闫国艳;城市街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互动性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09年
5 孙一文;产品设计与消费者行为的互动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6 徐徐;初中交往行小班化教学模式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俊;短信介入电视节目形态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邹天兵;从言语交际角度分析谈话节目互动性的实现[D];吉林大学;2007年
9 高扬;网络游戏互动性症候略论[D];西北大学;2009年
10 王金帅;小组共同学习模式的效果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489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148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