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与农民工就业质量分析——以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为视角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China's posi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on the employment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migrant workers. The underdevelopment of six soft links in the industrial chain, such as product design, warehousing and transportation, raw material purchasing, order processing, wholesale operation, and terminal and retail, leads to the difficulty of employment and the low employment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division of labor in processing and manufacturing has provided a large number of jobs for migrant workers, but the pressure of rising costs and the fierce competition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reduced the quality of employment of migrant workers.
【作者单位】: 中国劳动保障报;
【分类号】:G647.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海秋;;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提高与“体面就业”[J];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06期
2 李颖,刘善仕,翁赛珠;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J];高教探索;2005年02期
3 本刊记者;钱大东;;国外弱势劳工群体问题研究——钱大东研究员访谈[J];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05期
4 刘素华;董凯静;;再论就业质量[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史淑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专业差异的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01期
6 郎咸平;;产业链阴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J];科技创业;2008年10期
7 彭国胜;;青年农民工的就业质量与阶层认同——基于长沙市的实证调查[J];青年研究;2008年01期
8 刘素华;建立我国就业质量量化评价体系的步骤与方法[J];人口与经济;2005年06期
9 国福丽;;国外劳动领域的质量探讨:就业质量的相关范畴[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秦建国;;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国庆;[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爱萍;严纪杰;;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哲学审视——基于职业成功的视角[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年03期
2 陈晶;;新生代农民工思想状况研究[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1期
3 张坤;;高校女生就业验证问题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18期
4 尤青;蔡江东;;高校毕业生职业价值取向变化与跳槽关系分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8期
5 贺芳;;基于职业适应性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初探[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20期
6 赵美玉;李强;;性别差异对地方医学院校医学生就业率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1年12期
7 彭萍;;高职院校就业质量多维度分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戴洪厚;刘妍;毕慧敏;;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就业质量调查及就业培训策略研究[J];成人教育;2010年06期
9 郑孝庭;范焕珍;;就业能力及素质需求结构研究[J];成人教育;2011年06期
10 冯庆媛;;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以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璇;张智敏;;大学生一般就业能力结构初探及现状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平国;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就业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安锦;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与促进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杜建明;论当代中国法学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D];吉林大学;2011年
4 高耀;人力资本与家庭资本对高校学生就业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5 李斌峰;劳动者法律人格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6 陈勇;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开发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杨爽;初次就业中大学毕业生与用人组织匹配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柴旭东;基于隐性知识的大学创业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奉莹;中国就业结构演变及就业的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旭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贺艳荣;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潘杰;人力资本、求职行为与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江小舟;论上海市万人就业项目在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改革中的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红;社区矫正对象就业问题实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董国辉;中小企业员工就业能力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7 杨英杰;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升级路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杨晓南;北京市某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郑天驰;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郑春雪;自谋职业中“受雇型”失地农民就业满意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明凯;房保安;;我国就业质量状况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年12期
2 佟新;梁萌;;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06年S2期
3 谭琳,卜文波;中国在业人口职业、行业性别隔离状况及其成因[J];妇女研究论丛;1995年01期
4 万明钢,曹汉斌,蒋强,沈晖;大学生专业取向的性别差异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0年04期
5 沈鸿银;大学生就业性别差异及对策[J];高教论坛;2004年02期
6 张辉;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5期
7 张辉;;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与产业发展策略[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1期
8 秦建国;;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探析[J];改革与战略;2007年01期
9 张燕生;;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2007年06期
10 蒋春堂;高校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与就业指导[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国庆;[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玉琼;中国劳动力市场上性别歧视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任洁;对当前女性在就业中遭遇性别歧视问题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硕;;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 农民工招工“双难”?[J];经济视角;2011年04期
2 柏文学;;不是农民工高了 而是大学生低了[J];时代风采;2009年10期
3 夏雪;;当“掏粪”大学生 遇上“抢手”农民工[J];中国机电工业;2010年04期
4 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2009年就业工作三大着力点[J];领导决策信息;2008年50期
5 ;大学生的“收入低”和“就业难”——是“知识贬值”的加剧还是“脑体倒挂”的重演?[J];大江周刊(焦点);2011年03期
6 张鸣;;人大教授:蚁族生存艰辛开始和农民工抢饭碗[J];纪实;2010年05期
7 王石川;;起薪差距小,说明读书无用?[J];成才之路;2011年01期
8 胡昌宝;;浅谈农民工“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31期
9 赵威蝶;;农民工工资与大学生工资趋同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5期
10 匡校震;;“用工荒”对大学生就业的潜在影响[J];北京教育(高教);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西忠;;社会转型视阈中的就业基层导向——以大学生到村任职为视角[A];转型期的中国未来——中国未来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宏志;;完善大学生就业机制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何静;武威;;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唐红兵;周章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综述[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董燕;;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府对策[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蔡劲松;;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与思考[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郭宇刚;;大学生自主创业促进其就业的可行性分析[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8 ;第三节 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9 刘娟;张佳欣;;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歧视研究[A];北京市第十三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6年
10 张玉霞;;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崔凌云;多策并举力保农民工大学生就业[N];兰州日报;2009年
2 王民生 梅乐意;积极促进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致富[N];中国工商报;2009年
3 记者 杨耀青 实习生 樊华;助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就业[N];西安日报;2009年
4 记者 顾威;农民工及大学生就业纳入辽宁工会工作[N];工人日报;2009年
5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张军;农民工工资赶超大学生是好事[N];文汇报;2011年
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李长安;统筹解决大学生与农民工就业问题[N];上海证券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程梁;就业群体两大难 难在哪里[N];河南日报;2006年
8 记者 顾烨;大学生挣不过农民工,双方都说正常[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9 刘健 茆琛 林嵬 李亚彪;大学生农民工调查[N];西部时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沙莎 实习生 袁t2 陈欢 黄博洋;调查问卷:怎么看大学生起薪不如农民工?[N];陕西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英强;现阶段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2 谢嗣胜;劳动力市场歧视研究:西方理论与中国问题[D];浙江大学;2005年
3 李德;转型期城市农民工的婚姻策略[D];上海大学;2008年
4 王志浩;中国农民工流动行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5 熊彩云;农民工定居转移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6 韦向阳;农民工与中国农村现代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黎莉;家庭式迁移农民工的工作—家庭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罗胤;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张力跃;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困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清泉;二元经济结构条件下的中国农民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丹;大学生“村官”出口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郭娜;大学生就业问题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孙之光;政府扶持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4 那佳;大学生就业中公共部门作为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5 倪洪章;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王U,
本文编号:21721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172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