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大众化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原则及措施
[Abstract]:Our country has entered the post-popularization development period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 should develop in the direction of diversification.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principle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of diversific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post-popularization period. Diversification i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world.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lso needs diversified talents. It is an important principle for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to carry out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all kind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guarantee the fairness of the subject and object of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efficiency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to combine diversity with localization.
【作者单位】: 长江大学;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国后大众化时期高等教育多样化模式研究”(FFB090566)
【分类号】:G64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康全礼,陈志强;结构多样化: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及启示[J];高教探索;2003年01期
2 李军;;论高等教育多样化办学的发展趋势[J];镇江高专学报;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文静;;美国国家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创新[J];大学(学术版);2010年08期
2 李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论民办高校的创建[J];教育探索;2004年06期
3 汪发元;孙首臣;;后大众化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多样化分析[J];教育探索;2012年01期
4 赵婉秋;石立群;;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历程对我国的启示[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4期
5 林丹薇;汪发元;;后大众化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教育探索;2012年07期
6 汪发元;刘在洲;;后大众化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政策分析[J];教育探索;2013年01期
7 李军;;论高等教育多样化办学的发展趋势[J];镇江高专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媛;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专业本科教育教学发展战略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思霏;吉林省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2 孔晓明;高等学校课程多样化的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3 王红艳;美国私立大学筹资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程雅茹;美国高等教育多样性特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宋晓洁;美国高等教育政策影响下的大学课程设置[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孙娴;论中学生物教师职后的专业化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雅静;美国大学制度建设的经验及启示[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蒋志娟;广西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优化的路径探索[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徐艳秋;基于文化视角下的中美高等教育大众化路径比较[D];山东经济学院;2010年
10 谭啸;我国高等教育引入国际教育资本的制度环境分析[D];山东财经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彭薇;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多样化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康全礼,陈志强;结构多样化: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及启示[J];高教探索;2003年01期
3 陈国良 ,张振助 ,徐坚成 ,高书国;未来50年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构想[J];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Z1期
4 王骏;;高等工程教育发展趋势及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Z3期
5 邓春芳,光艳良;多样化、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统一——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思考[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春宇;;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之我见[J];辽宁教育研究;1988年04期
2 袁相碗;试论构建高等教育体系的基本要素[J];江苏高教;1997年01期
3 ;美国密苏里州高等教育发展2020年远景规划[J];世界教育信息;1999年02期
4 汤贞敏;以强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支撑科技强省建设[J];广东科技;2005年01期
5 宋炜;中德高等教育初探[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王根顺;李红英;;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1期
7 孙希波;邢爱国;;国外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J];学术交流;2006年05期
8 张沉香;;近年来法国高等教育的民主化景象[J];现代大学教育;2006年04期
9 李佑成;方丽华;;高职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增长点解析[J];成人教育;2007年01期
10 李翔;;客户经济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耀楣;王兵团;;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若干悖论问题[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2 胡智伟;;东北沦陷时期的高等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2)——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刘莹莹;潘娟;杨焱;;对大众化高等教育中三个主体的定位思考[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4 黄福涛;;外国高等教育史话(三) 欧洲高等教育近代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瞿振元;;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要成为国家意志和政府行为[A];《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王文英;王琦;姚登举;;浅析“网络化”时代“大众化”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7 高福安;;提高行业特色高校办学质量,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做贡献[A];《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姚书研;;《高等院校中外合作课程与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9 郑豪;许宜铭;许莉;王彦广;陈恒武;;普通化学实验改革的探讨与实践[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蒋南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事求是地总结高等教育的经验——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邱丽娜;龙江特色高教体系初成[N];黑龙江经济报;2009年
2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庞中英;问题在于我们可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学[N];东方早报;2010年
3 新疆大学校长 安尼瓦尔·阿木提;构建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体系[N];光明日报;2007年
4 汪炳青;矿业特色是煤炭院校的品牌[N];科技日报;2008年
5 本报特派记者 常河;高等教育也要差异化经营[N];江淮时报;2006年
6 本报评论员;以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抓好教育[N];南方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陈璐;引进洋高校能否改变“奶牛现象”[N];中国文化报;2010年
8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马戎;应调整高校体系中的民族区隔[N];南方周末;2010年
9 记者 江亚平;澳大利亚拟在高校增招弱势群体学生[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10 杨定忠;走好高等教育“第三条路”[N];湖南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德静;基于科技创新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2 刘冰;中国高等学校学生权利救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赵金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4 姚加惠;高等教育学制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魏小琳;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价值和路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岚;国立大学的角色与职能分析[D];苏州大学;2008年
7 蔡琼;中国民族院校发展中的文化转型[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付雪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志刚;高等教育区域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英;美国研究型大学早期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晓洁;美国高等教育政策影响下的大学课程设置[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晔;高等教育中的女性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3 谢晓宇;荷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傅笑然;“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概念的解读与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龚华燕;英属印度时期高等教育的殖民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刘科;四川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7 佟金梅;转型期俄罗斯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廖辉琴;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的精英教育发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9 郭丽;韩国现代高等教育分析与思考[D];扬州大学;2006年
10 马晶;法国高等教育“358”学制改革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754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175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