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变动趋势研究:2003—2011

发布时间:2018-08-22 09:29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是供给、需求及供需匹配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综合而言,只有高等教育的结构以及质量可被政策制定者和高等学校进行干预,才能成为改善大学生就业状况的突破口。但以往能综合考虑高等教育结构、高等教育质量以及个体层面因素对大学生就业作用的实证研究非常少。此外,自高校扩招以来,不但大学生的供给不断增加,劳动力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政府的相关政策等也在发生变化,高等教育的结构以及教育质量也处于不断调整与改进的状态。利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纵贯数据进行趋势研究,不但可以考察高等教育的结构以及教育质量对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影响,还可以通过逐年比较来了解各种因素对就业结果影响的变动趋势,从而更好地为高等教育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提供针对性建议。基于2003-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并利用多层线性交互分类模型对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果的各种因素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学校类型对毕业生就业并没有表现出稳定而显著的作用;第二,在学历层次方面,专科生的就业形势逐渐好转,本科生和研究生相对于专科生的就业优势逐渐消失;第三,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是影响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关系的重要内在因素。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工科毕业生的就业概率要显著高于人文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优势越来越明显;第四,高等教育质量对毕业生就业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并且这种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强。上述发现意味着,可以通过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来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但是政策实施主体应有差异:对于高校类型以及学历层次,教育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调整;但对于学科结构的调整以及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管理部门则应该赋予高校更多的自主权。
[Abstract]:The difficulty of obtaining employ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result of the combination of supply, demand and matching of supply and demand. In a word, only the structure and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can be interfered by policy makers a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it become a breakthrough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owever, in the past, there were few empirical studies on the effects of higher education structure,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and individual factors on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addition, since the expansion of university enrollment, not only has the supply of college students been increasing, but the demand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labor market and the related policies of the government are also changing. The structure and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are also in the state of continuous adjustment and improvement. Using the longitudinal data of graduates' employment, we can not only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struc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on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graduates, It is also possible to find out the changing trend of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employment result by comparing with each other year by year, so as to provide better suggestions for higher education to adapt to the change of labor market demand. 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National Employment Survey of College graduates from 2003 to 2011, and using the multi-level linear interactive classification model,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mployment results of college graduates shows that: first, The types of schools have no stable and significant effect on graduates' employment. Second,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junior college students is gradually improved, and the employment advantages of undergraduates and graduate students relative to junior college students gradually disappear. The discipline struc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internal factor influenc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er education and labor market. The study found that, in general, the employment probability of engineering graduate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and natural sciences, and this advantage becomes more and more obvious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Fourth,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he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and this effect is gradually strengthened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The above findings mean that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an be improved through the adjust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structur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but there should be differences in the subject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for the types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educational level, The educational management department can adjust its structure by administrative means, but it should give universities more autonomy to adjust the subject structur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与收入分配关系的变化及其特征分析”(71073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部项目“高校毕业生跨区域就业流动的特征及影响机制”(71363049)
【分类号】:G647.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维和;对口与适应——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两种关系模式[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2 赖德胜;孟大虎;苏丽锋;;替代还是互补——大学生就业中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联合作用机制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年01期

3 岳昌君;;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2003~2011[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年01期

4 赖德胜;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大学毕业生失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岳昌君,文东茅,丁小浩;求职与起薪: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11期

6 孙志军;;高校扩招使得个体就业状况更糟糕吗?[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7 孟大虎;苏丽锋;施璐璐;;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12年01期

8 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J];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9 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J];江苏高教;2000年01期

10 郑功成;;大学生就业难与政府的政策取向[J];中国劳动;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妍;;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与灵活就业调查报告——在法律视野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刘秀娟;董谦;王军;;农业类高校毕业生的农村基层就业意愿调查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3 刘家树;齐昕;;基于微笑曲线视角的大学生就业促进问题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赵智博;;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高校质量管理体系构建[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5 张心淼;赵黎明;;现阶段就业模式与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特征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胡尹燕;车轲;;河北省经济转型期就业问题分析[J];保定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7 袁畅彦;;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J];北方经济;2007年22期

8 刘彦伟;;教育借贷能否促进学业表现?[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6年02期

9 刘颂;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陈希;;加强就业环境建设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昊;;国家助学贷款的困境与完善——基于银行“惜贷”现象的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2 岳昌君;;中国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研究综述[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北京大学论文集[C];2004年

3 叶忠;;近20年中国教育与就业关系研究述评[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4 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杜屏;;大学生的职业期望及其个人影响因素[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黄敬宝;;高等教育体制与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刘彦伟;岳昌君;;教育借贷、人力资本积累与工作找寻[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温海燕;;浅谈劳动力市场分割条件下大学毕业生自愿性失业[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文少保;;我国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开发策略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田永坡;;高等教育扩展与“知识失业”:国外的研究和经验[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晖光;中国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和工资调整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姜世健;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周玉容;教学型大学质量经营:理论与策略[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赵川平;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质量基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孙祥;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及引导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6 苏永照;我国劳动力市场行政分割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董明发;干部教育培训质量保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肖鹏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非均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9 戴勇;基于就业公平的转型期高校贫困学生就业扶助政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王全旺;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农郁祺;市场导向下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杨凤娇;金融危机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王莹;高等师范院校就业指导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胜兰;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探讨[D];湘潭大学;2010年

5 陈娟;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沈洁;职业心理测验在大学生职业心理适应中的效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张莹莹;新形势下江西省大学生就业难及其对策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沈石怡;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对事业单位劳务工群体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延德;大学生在校期间风险管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10 胡永欣;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昌君;高等教育人口比重的国际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2 文东茅;家庭背景对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及毕业生就业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3 丁小浩;;规模扩大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4 汤敏;;关于扩招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5 赖德胜;孟大虎;苏丽锋;;替代还是互补——大学生就业中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联合作用机制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年01期

6 张良;刘子瑜;;高等教育对美国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年01期

7 赖德胜;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大学毕业生失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郑洁;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就业——一个社会资本的视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岳昌君;胡丛;;毕业生对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实证研究[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年03期

10 莫荣,刘军;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J];发展;2003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延东;下岗职工的社会资本与再就业[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雨涵;;高等教育结构失衡与大学生就业问题[J];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19期

2 刘立军;;从企业用人成本看大学生求职难[J];中国就业;2007年03期

3 赵崇毅;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经济学视点[J];特区经济;2005年09期

4 于慧;;大学生就业问题浅析[J];人才资源开发;2009年08期

5 张朝然;;德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及启示[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马景娥;;大学生就业状况解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2期

7 李玲玲;;浅谈高校大学生就业与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调整[J];民办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8 姜泓冰;;革新人才观念:大学生就业眼光需放远[J];成才之路;2011年09期

9 童汝根;姚裕群;;论民营企业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完善——基于工作搜寻理论[J];现代经济探讨;2011年05期

10 李锐;黎启业;;就业,路在何方——浅析大学生就业难[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2 宁本涛;;金融危机背景下求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战略思考[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宏志;;完善大学生就业机制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何静;武威;;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唐红兵;周章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综述[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董燕;;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府对策[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蔡劲松;;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与思考[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郭宇刚;;大学生自主创业促进其就业的可行性分析[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9 ;第三节 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10 刘娟;张佳欣;;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歧视研究[A];北京市第十三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任维东;昆明开发数千岗位保大学生就业[N];光明日报;2009年

2 记者 纪海珠;大学生就业观亟待转变[N];信息时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马芳 实习生 安寅东;大学毕业生就业另辟蹊径 危机之中闯天下[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9年

4 ;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趋于理性[N];中国信息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李晨;大学生就业难在何处[N];光明日报;2003年

6 丁伟;大学生就业:压力下的启示[N];人民日报;2003年

7 刘敏;莲湖 做大学生就业创业好帮手[N];西安日报;2009年

8 赵凤华;教育峰会为大学生就业把脉[N];科技日报;2003年

9 席虹 本报记者 邓娟;本地企业唱主角 一天“双选”1400人[N];绵阳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周保东 实习生 任禾 魏旭阳 通讯员 银河;丰县全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N];徐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军利;过度教育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李锦奇;区域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成长群;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孙祥;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及引导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5 刘六生;省域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勇;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开发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邢繁辉;当代中国经济结构视域下大学生就业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8 田圣会;大学生就业压力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刘春雷;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朱艳;制度视角下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皓;高校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冬梅;新疆劳动力市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9年

3 郭娜;大学生就业问题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李艳;大学生就业保障机制构建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5 曹达舜;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6 顾雪勤;大学生失业的影响及社会救助措施探讨[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代晓非;基于工作搜寻理论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孙之光;政府扶持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9 那佳;大学生就业中公共部门作为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倪洪章;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966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1966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3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