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更可能被自主招生录
[Abstract]: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dependent enrollment students is related to the evaluation index and policy of the independent enrollment examination, which is helpful to promote the education fairness.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data of a certain university in Beijing in 2010 and 2011, and through the method of multi-factor analysis, comparing the independent enrollment students and the ordinary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tudents, we found that the father with higher professional and educational level, the higher family income,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areas, Urban families, only children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are more likely to become independent enrollment students, the city father low occupation or even inferior to farmers, the city key middle school since the advantages of enrollment does not exist, independent enrollment worsened the unfair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adopt multivariate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establish a multivariate index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enior high school characteristics, family geographical location, father's education level and occupation, family economic situation, etc. The students from underdeveloped areas and disadvantaged families are given a good balance of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从大学生农民工现象反思大众化阶段高校人才培养模式”(CIA120149)
【分类号】:G647.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金宝;;普通高校自主选拔录取中的公平问题探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刘海峰;;高考改革:公平为首还是效率优先[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3 刘进;;高校自主招生中的权力寻租[J];江苏高教;2012年01期
4 李拥军;;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的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5 张继明;;从“五校联考”看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改革的选择[J];考试研究;2010年01期
6 常桐善;杜瑞军;;再论大学招生的卓越性与公平性——兼谈中国人民大学自主招生“圆梦计划”的价值与局限[J];考试研究;2012年02期
7 荀振芳;汪庆华;;自主招生:精英角逐的场域[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8 相利盈;;中国高考招生制度中的公平问题研究[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于承霖;张前顺;曾辉;;高校自主招生全方位解读[J];群文天地;2012年12期
10 蒋莉;胡维治;杨岿;;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现状分析[J];现代交际;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黎旭;董卫;;人格养成与潜力定向[J];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07期
2 李木洲;;高考公平的元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8期
3 周文虹;;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对各行为主体的影响分析及未来展望[J];高教探索;2014年06期
4 侯佳伟;;高校自主招生学生入学后与普考生的对比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12期
5 王克群;;自主招生存在的问题及矫正[J];湖北招生考试;2011年30期
6 王中心;;美国大学申请程序评介与启示[J];海外英语;2012年11期
7 林强;;我国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研究述评[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魏雪;赵永东;;自主招生新趋势——“高校联考”的问题探析[J];教育与考试;2011年02期
9 张鹏;马一鸥;;从联考看自主招生的发展趋势[J];考试研究;2011年06期
10 李兵;;自主招生向农村考生倾斜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考试研究;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程芳;;对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思考[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和生;高考公平问题的伦理审视与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媛;英国普通教育证书(GCE)化学A级评价模式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宇;21世纪初我国普通高校自主招生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吴嫦娥;EMI理论视角下的家庭资本差异与高等教育获得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2年
4 刘涛;当前我国高校联考制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沈娜;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价值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颖婷;新世纪我国高校自主招生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彭东超;我国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形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8 毕建敏;我国高校自主招生与大学精英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9 韩良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10 刘乾;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公平性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若玲;;高考公平的忧思与求索[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2期
2 张亚群;;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动因、问题与对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2期
3 宗俊峰,王燕;关于自主招生政策的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年04期
4 张桂香,张剑涛,梁祖晨;从寻租理论看股票期权制[J];商业研究;2004年22期
5 李瑞娥,李伟群;我国制度变迁与教育资源分享中的公平问题——一个基于农村和城市人口受高等教育差异的比较研究[J];当代财经;2005年11期
6 任桐;;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06期
7 余天桃;剖析化学诺贝尔人才成功的环境要素及启迪[J];化学教育;2004年02期
8 文雨;;“高考移民”与教育公平[J];甘肃教育;2007年13期
9 李海涛,尚锡东;论受教育权及司法保障[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10 唐安国;李小波;;不拘一格选人才——从复旦、交大的招生改革谈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趋向[J];复旦教育论坛;2006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苏红;[N];科学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后雄;我国高考政策的公平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斌;吴巧俊;;多元评价方式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交际;2014年05期
2 郭炳山;;多元评价 多种精彩[J];中小学德育;2014年09期
3 李艳辉;昌丽梅;;运用多元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J];黑河教育;2009年06期
4 於丽虹;;整合资源 构建多元评价方式[J];现代教学;2010年Z1期
5 邹长杰;;欣赏学生差异,促进学生发展[J];教师;2010年24期
6 张英;面向全体 关注过程 多元评价[J];广西教育;2004年01期
7 王军;多元评价制度与教师发展[J];黑龙江教育(综合版);2004年28期
8 陈存志;刘苹;;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多元评价主体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9 刘长江;;主体间性视野下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评论;2009年05期
10 曹颖;;多元评价体系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整合[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叶宗炳;;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多元评价[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2 张蓓;;运用多元评价 促最优化发展[A];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2年
3 王玉辉;;实施多元评价 促进教师发展[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4 李佳樾;;多方面的评价为学生的发展铺好坚实的台阶[A];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苏州工业园区第八中学 刘仙红;构建多元评价方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N];江苏教育报;2014年
2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熊丙奇;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须深入推进招考分离[N];中国教育报;2014年
3 记者 江卉、通讯员 周传燕、实习生 熊星露;“雅行教育”引入多元评价体系[N];湖北日报;2006年
4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钱刚;体育教学“多元评价”有内涵[N];中国体育报;2007年
5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郑若玲 万圆;从单一考试向多元评价转变[N];中国教育报;2011年
6 本报特约评论员 熊丙奇;如何真正圆农村生公平高考之梦[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7 河南省舞阳县教研室 贾玲;落实多元评价有许多困难[N];中国教育报;2013年
8 雷泓霈;“补课争论”倒逼多元评价改革落地[N];深圳商报;2013年
9 李荣;构建科学多元评价机制[N];济宁日报;2008年
10 浙江省天台中学 郑志湖;如何实施教师发展性多元评价[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瑜;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方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2 凌兴正;构建重庆市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模式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4年
3 关业萍;美国高校多元评价招生制度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4 曾晓红;基于博客的多元评价应用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任娟;发展性学业评价之多元评价主体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朱韵洁;多元评价主体参与评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7 翟恒艳;多元评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3年
8 王英格;多元评价态度与自选评价偏好[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吴玉;《C程序设计》课程多元评价的研究与实现[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515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251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