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关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10-05 21:40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联系,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对大学生思想的充实、爱国主义的教育、价值观的树立和道德素养的提升可发挥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而当前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还远远不够。因此,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从制度建设、课程建设、队伍建设、环境建设等四个方面加大力度,真正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和功能,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Abstract]: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closely related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rich connot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can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guiding and promoting the ideological enrich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education of patriotism, the establishment of values and the promotion of moral literacy. At present, the status and influ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far from enough. Therefore, how to integrat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from four aspects: system construc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eam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and func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作者单位】: 华北科技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12YJCZH141)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苗苗;;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兰;但堂渊;;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及其启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3 高岭梅;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赵凤伟;;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樊永刚;;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机制的构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张婷婷;;论大学生艺术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宁伯晓;胡丰顺;;对医患关系的哲学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8 李燮;张学昌;;试论高校图书馆对辅导员职能发挥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7期

9 赖雄麟;;论作为教育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基本属性[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袁娟;;培育“生态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实现的着力点[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郭玉婷;;论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深化[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唐兰兰;;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式探讨[A];云南省高职高专教育分会第七次全体理事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龙强;;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北卷)[C];2012年

5 李龙强;;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西北卷)[C];2012年

6 石霖;;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7 李守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关系的理性解析[A];江苏航海2010年第4期(总第85期)[C];2010年

8 曹隽;魏海燕;;隐形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彰显力量[A];中国职教学会德育教育工作委员会德育教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刘基;闫立超;;建党90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特征与基本经验[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2011年)[C];2011年

10 施泽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可控性探究[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2011年)[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龙秀雄;中国共产党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5 陶丽;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大学生成长轨迹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6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吴艳东;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论[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胡孝忠;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徐锋;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晓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悦;新形势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樊新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统分结合模式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9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于丹;新时期高校德育管理人本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峥;刘新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路径探索[J];求索;2011年09期

2 刘爱军;董芳芳;;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文化价值依据[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潇;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2 赵晓芳,张诚;网络环境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马晓静;试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及其对策[J];中州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4 毛玉楠,杨绍安;利用网络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平台[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白海若;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涂刚鹏;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8期

7 邵建防,罗骋;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8期

8 杨杰;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01期

9 金菊;新世纪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08期

10 何纯芳;现代传媒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霖;;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2 张松峰;;加强和改进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获奖论文集(下)[C];2008年

3 黄振宣;;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结合的途径[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许溪沙;王施施;;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分阶段培养中的引领作用[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芳;程影;;以科学发展观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6 许克毅;曹凯松;;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中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7 林燕;陈玉民;;探索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A];海南省“人才发展与荣辱观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志军;;宽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新理念[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9 段文灵;;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关系辩证[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10 余俊;;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管理的内容和原则[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石国亮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副主任,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后;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夏文斌;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顾海良;从战略角度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以人为本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N];大连日报;2005年

5 记者 尹滨;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N];德州日报;2005年

6 管向群;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N];光明日报;2003年

7 李红;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N];光明日报;2004年

8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报;2004年

9 程天权;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2004年

10 王山;加强党组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祖国华;思想政治教育审美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艳国;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论[D];中南大学;2010年

3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大学;2010年

4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邵献平;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蓓蓓;思想政治教育成本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段建斌;人的存在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维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隋宁;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在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玮哲;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D];中南大学;2008年

2 刘兆军;“博客社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D];复旦大学;2008年

3 赵珑;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郭春华;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述评(1949-1957)[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强天;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大学生阅读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林海玲;中美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比较[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丛琳;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10年

8 曾民;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转型同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张艺昆;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构建初探[D];西北大学;2010年

10 孔北平;社会转型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特点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549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2549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5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