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针对处境不利学生群体的大学预备计划及其特征
[Abstract]:In order to help disadvantaged groups of students to enter college smoothly and increase their chances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federal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has formulated a series of college preparatory plans for this group of students, and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Among them are the TRIO Plan and the GEARUP Plan, which are highly concerned and generally accepted. Although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the two programs, they also share som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and principles, such as adequate financial support, sound information channels, emphasis on parental participation, early intervention activities, and the help of the government. Schools, universities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work together to increase 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 for disadvantaged groups of students.
【作者单位】: 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主要国家民族教育政策比较”(ADA100008)
【分类号】:G6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甘新民;重视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马秀清;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1期
3 范成杰,彭远春;高校社会工作与大学生弱势群体关怀[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陈滔伟;;高等教育应鼓励人们发展有意义的生活[J];世界教育信息;2010年02期
5 徐友飞;学生弱势群体与高等教育公平[J];教育探索;2004年11期
6 柯佑祥;日本历次高等教育改革的特点[J];现代大学教育;1988年01期
7 彭静雯,胡华秀;弱势群体的平等受教育权与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调整[J];教育科学;2005年05期
8 杨永欣;大学生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现状及对策[J];理论学习;2003年01期
9 童国飞,李更生;关于加强教师弱势群体培训的几点思考[J];成人教育;2004年10期
10 桂孙来;关于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考[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晓光;董维春;;美国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初探[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赵俊芳;;转型期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几个问题[A];改革开放与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3 盖浙生;;台湾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探索与实践[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Ten Elshof;王纬;;现实、好生活与高等教育[A];“哲学教育与现代世界”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黄福涛;;外国高等教育史话(一) 古代东西方的高等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魏小琳;;我国高教大众化发展中的思考[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7 赵军;;高等教育发展的政治学分析——基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思考[A];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006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8 吴洪成;;近代中国教会高等教育述略[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9 吴洪成;;近代中国教会高等教育述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10 陆跃峰;;论希腊时代的高等教育[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涛;大学生不是弱势群体[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2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胡秀威;国际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N];中国人口报;2006年
3 李玫;多渠道加强交流合作[N];深圳特区报;2007年
4 徐建雪;大学生不是劳动力市场中的弱势群体[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3年
5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 李立峰;怎样公平分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王丹红;英国大学研究排名揭晓[N];科学时报;2009年
7 记者 赵婀娜;给欠发达地区优秀学生更多机会[N];人民日报;2010年
8 王志毅;高等教育病在定位模糊[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9 宁志成;我省出台措施规范民办非学历招生行为[N];江苏教育报;2009年
10 章建石;大学排名的规范:柏林原则[N];科学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庞国斌;我国公共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2 侯龙龙;中国高等教育中的范围经济[D];北京大学;2004年
3 张玉;战后美国联邦高等教育弱势扶助政策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张铭钟;我国西北五省(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模式构建[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5 陆震;政府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再造[D];同济大学;2008年
6 温正胞;创业型大学:比较与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吕杰昕;高等教育多元化与学生权益保护[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卢宁;战后日本短期高等教育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尹毓婷;欧洲高等教育改革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罗晓华;高等教育财政投资政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文静;当代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越;贫困大学生群体相对弱势地位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赵丽娜;教育机会不平等中的平衡机制: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王文璐;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李艳丽;教育公平视野下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入学机会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贺金莲;女大学生弱势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卢洁莹;关于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吴娟;大学生弱势群体与思想政治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孟微微;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07年
10 崔晴;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746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274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