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基于生态管理理论的创新型人才成长环境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5 07:34
【摘要】:创新型人才的成长环境直接关系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成果的先进程度。从生态管理理论的视角着手,界定和明确了生态管理理论的内涵及其目标,在此基础上分析认为创新型人才成长环境包括政治生态因子、经济生态因子、文化生态因子、科技生态因子、自然生态因子等宏观环境和家庭生态因子、启蒙教育生态因子、高等教育生态因子及工作组织生态因子等微观环境;研究建议构建基于生态管理理论的创新型人才成长环境需要政府、家庭、教育机构和用人单位齐心共建。
[Abstract]:The growth environment of innovative talents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talents and the advanced degree of innovative achievem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management theory, this paper defines and clarifies the connotation and goal of ecological management theory. On this basis, the author analyzes and thinks that the growth environment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cludes political ecological factors, economic ecological factors and cultural ecological factor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cological factors, natural ecological factors and other macro-environment and family ecological factors,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ecological factors, higher education ecological factors and work organization ecological factors and other micro-environment;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government, families,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employers should work together to build an innovative talent growth environment based on ecological management theory.
【作者单位】: 国立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JY00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10YJA790253) 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11FJRC04)
【分类号】:G6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孙进;韦力;;网络文化环境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11期

2 汪中华;李岩;彭涌;刘伟;闫庆中;;产业生态系统管理理论架构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1年04期

3 傅沂;隋广军;;生态管理的产业生态基础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04期

4 孙锐;石金涛;;知识环境下组织技术创新型人才培训机制探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05期

5 李元元;;开放环境下的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华南理工大学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5期

6 夏雷;;创新型人才成长的环境构建[J];人才开发;2009年04期

7 杨凡;吴红云;;基于生态学视阈的创新型人才成长体系初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8 赵利平;;以艺术教育营造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J];中国西部科技;2008年25期

9 刘颖;孙诚;;改善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环境的若干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海军;李成龙;;欠发达地区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思考——以宁夏为例[J];北方经济;2011年06期

2 蓝虹;产权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李钊平;;《青年文摘》在数字化环境中的生存选择[J];中国编辑;2010年05期

4 杜靖;;企业家成长的“三环模式”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8期

5 蔡树堂;;企业可持续成长研究现状与评述[J];商业研究;2011年02期

6 魏永华;;论述杰出经理人经营企业成功之道[J];才智;2009年14期

7 徐燕芸;史恩;毛丹尼;;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研究——“自闭门装置”[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8 覃家琦;价值发现、经济非均衡与企业家理论[J];财经科学;2005年01期

9 侯铁建;;金融危机再解读:逻辑演绎与经验归纳[J];财经科学;2010年12期

10 章华;社会网络嵌入与企业家创新[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靳雪梅;;社会学视角下的纳古私营经济[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邬志辉;;发展农村教育:经济危机时期的战略选择[A];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侯铁建;朱舜;;金融危机再解读:逻辑演绎与经验归纳[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慧玲;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马勇;欧盟科技一体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绍雨;清洁发展目标下和中国公共财政优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蒋国平;基于隐性知识创造的突破性技术创新机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田莉;新技术企业市场进入战略决策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袁忠贤;省域农业竞争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子青;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鄢显俊;信息垄断:信息技术革命视阈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D];云南大学;2010年

10 庞菁菁;我国利率波动传导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斯义;创新型学校内涵式发展四维模式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丹;我国企业家危机处理行为对企业形象的影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光庆;泰安市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路璐;企业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环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胡晶;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钟娜;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风险及规避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贾芳丽;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框架与思路[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谢阿敏;国际技术扩散对中国地区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刘莹;基于马恒昌小组精神的企业创新精神的思考[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振祥;广东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的政府作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延东;;矿区产业生态管理与可持续发展[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曾永成;生态管理学建设论纲[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王如松;循环经济建设的产业生态学方法[J];产业与环境(中文版);2003年S1期

4 郭怀成;黄凯;刘永;郁亚娟;;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研究概念框架及其关键问题[J];地理研究;2007年04期

5 牛美芹;叶明;;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引导路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2期

6 李硕豪;;我国若干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分析[J];高教论坛;2009年05期

7 唐莉红;;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 培养创新型人才[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杨宁;生态管理与管理学教学理念创新[J];高教探索;2001年04期

9 朱洪波;论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蔡敬民;余国江;;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丽丽;左菊林;;创新型土木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与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5期

2 应中正;姬刚;严帅;胡小溪;;新时代背景下创新人才的特征与培养路径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3 蒋亦元;掌握正确的方法论是进行创造的前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87年02期

4 李丽,毛瑶五;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06期

5 马洪连,王健,谭国真;扩展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6 舒晓波,杨艳红;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等教育创新[J];职教论坛;2004年24期

7 朱新义;彭文晓;周宗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教师的素质[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4年05期

8 张玉霞;试论心理素质的价值定位及其教育培养[J];教育探索;2005年02期

9 商华;试论创新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北方经贸;2005年04期

10 刘洪仁,陈淑婷;深化教育改革 培养创新型人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彤颖;刘淑娟;韩凤艳;;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2 邢新主;王海芸;;企业和院校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因素分析——以北京地区为例[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3 谢鳌雄;;创新型人才之我见[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孙雷;;发挥高等院校创新源作用推动沈阳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思考[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5 沈祖炎;;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卫兰;;推进组胚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A];2008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黄超群;;惟有使用创新型人才 才能打造创新型企业[A];湖北省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杨正军;;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建设创新型烟草行业提供智力支持[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干武东;;欧洲发达国家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及启示[A];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论文选编(下册)[C];2011年

10 李鑫群;张继华;;培养创新型人才,打造创新型车间——新郑卷烟厂制丝车间打造创新型车间纪实[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钟一苇;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N];光明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高博;如何引进创新型人才?[N];科技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贺斌 丁莉娅;高校以培养“能用”人才为己任[N];中国财经报;2011年

4 顾玉林;任学藻:培养创新型人才[N];科技日报;2005年

5 郝荣峰;与创新型人才一起总结失败教训[N];组织人事报;2006年

6 邓海平;要着眼于培养创新型人才[N];经济日报;2008年

7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赵淑琳;大力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N];甘肃日报;2011年

8 王金根;建设创新型城市关键在人才[N];贵阳日报;2006年

9 记者 沈朝晖 通讯员 何兵;市人事局:加快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力促毕业生充分就业[N];宁波日报;2009年

10 记者 柳路;贵州努力构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梯队[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世田;当代中国创新型人才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何隆德;新时期干部成长环境与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仇永民;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人文社会维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邱学青;边缘儿童游戏治疗的生态学取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曹靖;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二十年变迁及其成长环境研究(1982——2001)[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6 黄芳;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方式实践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7 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王宏达;基于生态位视角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廖志豪;基于素质模型的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胡凯;区域创新体系中企业主体地位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雪银;创新型人才行为模式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2 杨思玉;论我国创新型人才资源的价值及其实现[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3 喻晓雪;优化地方政府创新型人才政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褚楚;吉林省创新型人才引进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蔚;企业创新型人才识别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何曼;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模式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7 麻盼盼;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型人才素质提升问题探索[D];苏州大学;2012年

8 蔡李毅;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人才素质评价研究[D];辽宁石油化工大学;2012年

9 傅超华;我国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成长环境评价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10 马俊;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325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3325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f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