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理工学院的人才培养特点对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启示
[Abstract]: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nown as the cradle of outstanding engineers, that is, hiring famous teachers, respecting academic freedom, demanding entry conditions and learning requirement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resource sharing;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innovation ability; carry out general education and cross-disciplinary cultivation of talent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ovide some useful enlightenment for the "excellent engine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ogram" carried out in our country'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llowing the road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still having the status of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returning to "academic standard", respecting academic freedom,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across disciplines.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64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黄俊伟,俞贵邦;厚积薄发——印度理工学院成功之谜[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许文静;;印度理工学院入学考试探析[J];教育与考试;2010年01期
3 王青;;印度理工学院成功因素探析[J];世界教育信息;2008年06期
4 李荷;;学术自由、知识与社会[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5 石隆伟;刘艳菲;;印度理工学院师资建设新举措[J];外国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6 章雅娟;李泽安;;印度理工学院IT人才培养对教师的启示[J];信息系统工程;2009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胡凯;;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人才培养对我国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院校的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13年01期
2 任路伟;;唐纳德·肯尼迪教育思想评析——基于《学术责任》的解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年07期
3 余钢;;提高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思考[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4 陈薇;;印度理工类人才培养特色及启示——以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人才培养为例[J];南亚研究季刊;2013年03期
5 魏伶俐;;中印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教书育人;2013年33期
6 宋燕;;“学术”一解[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宋燕;大学教学学术及其制度保障[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李英;印度教师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艳菲;印度理工学院的IT人才培养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陈依依;印度理工学院办学特点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戴伟伟;印度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柴小娜;印度理工学院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5 黄姗姗;印度理工学院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践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黄俊伟,俞贵邦;厚积薄发——印度理工学院成功之谜[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刘昌明;印度软件业的兴起与软件人才国际化[J];国际人才交流;2004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宋晓梦 本报通讯员 王琳;[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艳菲;印度理工学院的IT人才培养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红;;高职院校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2 万剑;;艺术设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黑河学刊;2011年10期
3 黄艳;温力;任南;;高职院艺术类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考试周刊;2011年69期
4 朱继洲;;面向21世纪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5 王承先,刘乃民,刘臣,张淑英;浅议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的课程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2001年11期
6 贾淑云,崔洪金;深化高教改革 培养高素质人才[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王忠孝,韩雪英;对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北方经贸;2004年09期
8 张俊芳;;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造就高素质产业大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35期
9 刘艳;全占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的影响——兼谈盘锦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5年06期
10 覃玉荣;唐志玲;;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的一些工作设想[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玉明;邵秀英;;21世纪地方高师院校地理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孙文平;;工学结合 产教合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边喜龙;谷峡;黄跃华;;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专业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高教科研课题的研究报告[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4 张泮洲;;论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兼论如何创新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5 王华;;对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建设问题的探讨[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蒋培余;袁义厘;王燕红;李新乐;邵华;;独立学院护理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A];2008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李荣日;刘晓莉;刘东升;;体育产业经营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8 孟丽涛;李光辉;;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A];黄炎培与中国职业教育——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成果集萃[C];2009年
9 刘勇;;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10 李毓秋;;应用型心理测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柴葳;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记者 李严;昆明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N];昆明日报;2009年
3 杨敏;北师大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N];福建日报;2001年
4 记者 郑伟庭 通讯员 粤学宣;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N];广州日报;2009年
5 记者 王永霞;加强校企合作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N];酒泉日报;2010年
6 董伟;企业万名员工研发人才不足3人[N];中国矿业报;2010年
7 赵芮;不拘一格育人才[N];浙江日报;2010年
8 江西农业大学 易文龙 王映龙;市场呼唤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N];中国教育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杨妤 通讯员 李世清 王晓东;弘扬手脑并用职业教育理念 创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N];人民政协报;2010年
10 韩晖;“十二五”期间—— 我市培养技能人才至少35万[N];常州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铁;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理性选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伟;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张守华;三军联勤军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5 刘亚云;社会转型期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袁媛;中国旅游人培养模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7 唐林伟;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任平;晚清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课程史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肖玮萍;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研究[D];厦门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秀兰;构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KAQ人才培养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周青政;软件重点实验室人才培养模式及管理系统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庚;XA动漫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董娟;从反向学习分析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未来走向[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5 朱慧;“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孙艳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刘春堂;XX移动公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田学超;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改革设想[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鲁婉玉;高职教育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大学;2011年
10 顾金良;技术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350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335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