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追求与实践——以长沙理工大学为例
[Abstract]: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pursuit of constructing th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for the cultivation of qualified personnel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 universities, emphasizing the pursuit of individualized quality on the basis of commonality, the pursuit of recessive quality on the basis of overt quality and the emphasis on explicit quality. We should pursue long-term quality on the basis of ensuring short-effect quality and individual development quality on the basis of satisfying external needs. Based on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 of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idea, mode and system of talent training should be innovated constantly 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of talent training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 itself.
【作者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
【分类号】:G6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怀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现状、问题与新趋势[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年05期
2 刘献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哲学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凤仙;秦洪君;;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王鲁迪;;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培养的路径探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刘献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的若干关系[J];大学(学术版);2012年01期
4 李雪峰;陈爱荣;;加强课程建设 夯实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国际贸易课程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李道志;;教育质量:高校大众化扩张中日益凸显的问题[J];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6 汪雪蔚;;对提高独立学院课堂教学质量的若干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26期
7 李文秀;刘桂萍;李漫红;毕颖;;扩招后地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2年03期
8 刘献君;;论大学内部权力的制约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03期
9 杨若凡;刘文华;;技术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要点管窥[J];教育与职业;2008年06期
10 王锐;王玮;;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教育质量管理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华英;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及保障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任洪生;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3 魏绪涛;基于大众化发展阶段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策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
4 张培;可持续发展背景下辽宁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5 韩宝庆;地方公安高校教育质量分析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商春锦;我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质量保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魏军;改革开放30年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政策的内容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军;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9 焦磊;大学教育质量保障与提升[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廷柱;陈静;;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必须克服四种倾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2 李志仁;我国应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J];高教探索;2001年02期
3 唐安奎;略论高等教育中的问题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4 刘献君;;论高等学校制度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5 李海芬,薛天祥;高等教育研究和教育研究方法论[J];江苏高教;2004年03期
6 陈金圣;龚怡祖;;制度性同形:大学行政化的新制度主义解读[J];大学教育科学;2011年03期
7 熊志翔;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3年03期
8 高宝立;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进展、问题与前景[J];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9 朴雪涛;试论单位制度对大学组织行为的影响[J];辽宁教育研究;2001年12期
10 龙耀;黄崴;;中国高等教育行政研究综述[J];现代大学教育;2011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沈文钦;[N];人民日报;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向勇;;传承历史 彰显特色 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J];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09期
2 尚建丽;;教学研究型大学构建理念与建设的思考[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宋述鹏;黄臻;;深化校企合作 完善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3期
4 潘一山;沈玉志;;教学研究型大学初期阶段的办学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6年05期
5 邢贵和;;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 培养应用型人才 服务辽宁经济——关于沈阳理工大学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考[J];辽宁经济;2008年05期
6 刘小华;;论文献情报在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中的作用[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雷佑新;曹愉;;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初探[J];经济师;2006年12期
8 黎素梅;;关于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几点思考[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高浩其;徐挺;李维维;;“知行合一、双核协同”,现代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10 沈华锦;刘小强;;教学研究型大学教育的走向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登明;;尊重学生个性,建立新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瑜;;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探讨[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李俊亭;杨睿娟;;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雷学文;俞晓;;土木工程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贾德利;尤波;于平;范宇红;;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6 沈苑;;创新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探[A];“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研讨会暨第十三次职业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文正;姜同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适应首都经济结构发展的合格人才——从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王杰臣;;试论独立学院三位一体的“331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其教学特色[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9 王小岗;乐进发;邱战洪;;土木工程专业“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第二章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A];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柴葳;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杨敏;北师大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N];福建日报;2001年
3 记者 郑伟庭 通讯员 粤学宣;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N];广州日报;2009年
4 赵芮;不拘一格育人才[N];浙江日报;2010年
5 记者 蒲若梅 王笑梅;见习基地培育适销对路人才[N];辽宁日报;2009年
6 记者 刘蔚如;热情参与 积极行动[N];新清华;2010年
7 ;创新民族艺术人才培养模式 担当民族艺术事业教育重任[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8 宁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让天使展翅翱翔[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杨维骅 通讯员 向娟;东华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成绩斐然[N];中国纺织报;2009年
10 王 晖;招生工作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引人注目[N];河南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石磊;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张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D];厦门大学;2001年
5 施炜;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6 缪园;基于学科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3年
7 肖鹏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非均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8 石磊;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赵炳坤;经济学视角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康乐;大学社会责任理念与履行模式[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秀兰;构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KAQ人才培养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董娟;从反向学习分析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未来走向[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3 田学超;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改革设想[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顾金良;技术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捷;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刘青;中国高校学分制改革及发展对策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7 胡坚达;浙江省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8 周西安;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索[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华芸;我国高校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立群;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496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349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