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工科院校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初探

发布时间:2018-12-11 06:43
【摘要】:在工科院校的实验课程教学中实施开放性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实施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要处理好实验的选题、实验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实验结果的评定等环节;建立有效的开放性实验室管理机制,保证开放性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pen teaching mode in the experimental course teaching in engineering colleges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and help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open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 we should deal with the topics of the experiment,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scheme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establish an effective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the open laboratory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open experimental teaching.
【作者单位】: 河南科技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
【基金】:河南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计划项目《基于就业导向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编号:2007Y-31),河南科技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P)项目《多功能室内空气净化器的研制及性能测试》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邱建东,薛静,崔峰;从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说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春玉,韩光丽;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创新人才的探索[J];长春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2 周玉庭;陈静;郝培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刘智运;高等教育中“以人为本”的内涵[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李志平;韩惠鹏;;农科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及影响因素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7年11期

5 崔素芳,孙瑞晓,梁宏伟;我国高等教育如何应对入世挑战[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刘智运;;试论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年06期

7 武志云,高晓平;对先进教育理念内涵分析及先导作用的理性思考[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刘建;树立新型大学理念 办出质量和特色[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9 王全胜;创新人才的认识与培养[J];社科纵横;2004年03期

10 周立;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树立新观念[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广祥;过程控制研究创新型实验及教学设备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2 李志平;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创新能力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的组织与管理[J];江苏高教;2004年06期

2 张晓鹏;;美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03期

3 陈大鹏,孙尔康;开放教学实验室 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年02期

4 孟庆繁;周慧;逯家辉;田小乐;王贞佐;程瑛琨;崔银秋;滕利荣;;生命科学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年12期

5 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一年级习明纳尔课程[J];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涵;;开放性实验室管理与建设初探——以常熟理工OL为例(英文)[J];改革与开放;2011年18期

2 肖华花;;地方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管理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7期

3 周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工科校园文化建设——以广东工业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为例[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曹雨诞;邵霞;郭戎;;药学类开放性实验室网络化建设的实践和思考[J];中医教育;2011年04期

5 陶春莉;;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甘肃科技;2011年11期

6 石防震;眭国荣;;对工科院校构建学科群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1年08期

7 张文智;;工科院校实训课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1期

8 徐梁;;高校材料专业开放式实验室的建设探索[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6期

9 曹江中;戴青云;何家峰;;产学研背景下工科院校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年06期

10 原渭兰;邱杰;;数字化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永乐;杨丽雯;;关于建立开放性实验室的几点思考[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苏群;车承军;;新建工科院校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思考[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上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李双应;;浅论综合性工科院校地质类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策略[A];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中国科协第224次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王智平;袁占亭;;西部地区工科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建设 实现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探索[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河南科技大学简介[A];第四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和2005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永杰;陈家宏;陈光;;从中国高校的R&D现状看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建设[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7 周新华;孟凡康;李婷婷;;工科院校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原因及解决办法[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8 王军;;工科院校大学生自我和谐感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叶望;谢建精;鲁建伟;;探索工科院校学生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创新能力培养[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10 ;对大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的尝试与思考——从史湘云骂丫环谈起[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类[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王庄越;工科院校如何增强文化内涵[N];光明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吴潇怡 姚晓丹;一所工科院校的人文追求[N];光明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赵宇清 蒋国华;20所大学校长求解工科院校发展[N];黑龙江日报;2010年

4 记者 霍晓丽;改进工科院校教育模式 培养创新型人才[N];河北日报;2006年

5 霍晓丽;提高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创新能力[N];河北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刘昆 通讯员 赵运仕;帮助大学生“精神成人”[N];光明日报;2004年

7 新华社记者 江涛、本报记者 温红彦;“清华”从工科院校迈向综合大学[N];人民日报;2001年

8 全国政协委员 刘光复 魏娜 整理;工科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亟待提高[N];人民政协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常河;工科大学生“三重三轻”当止[N];江淮时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刘美桢;工科院校培育出文科品牌[N];福建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彭静;我国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资源重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2 徐高明;社会需求视域中的大学课程变革[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静;工科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2 任彦华;工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3 王彩玲;新形势下内蒙古工科院校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永生;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王军;工科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归因特点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赵晓明;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赵琼;我国工科院校绿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吉姗姗;985工科院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葛蔓;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伟;普通高校工科学生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720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3720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9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