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农民送子女上大学的经济分析:一个微观检验

发布时间:2019-02-16 08:09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第一手数据,利用微观计量模型探索农民对子女大学教育的经济价值判断。从农户家庭信息和经济状况等维度识别出了显著影响农民对子女大学教育经济价值判断的变量,并计算了这些变量对农民子女大学教育的经济价值判断的边际效应。研究表明,子女的平均养老成本越低,农民的养老保障越大,从而没有动机送子女上大学;户主受教育水平越高,其对子女上大学的期望越高,越相信子女受过大学教育后能改变子女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因而越有动机送子女上大学。
[Abstract]: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obtain the first-hand data, use the microscopic measurement model to explore the farmer's economic value judgment to the children's university education. From the dimensions of family information and economic status of farmers, the variables tha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economic value judgment of farmers' college education are identified, and the marginal effects of these variables on the economic value judgment of farmers' children's college education are calculated.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lower the average old-age cost of children, the greater the old-age security of farmers, so there is no incentive to send their children to college; The higher the education level of the head of household, the higher the expectation of their children going to college, the more confident that the children can change their living environment and standard of living after they have received college education, the more motivated they are to send their children to college.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基金资助项目(ADA09039)
【分类号】:G64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效宏;贾钢涛;;略论陕西农民教育问题[J];传承;2010年06期

2 颜毓洁;刘园;;“冰山模型”视角下农民工素质问题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3 徐兰;;关于在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新型农民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01期

4 杨长虹;;创新培训模式与培养新型农民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5 马金娥;;浅析提高甘肃农民素质对持续增收的重要性[J];学理论;2009年19期

6 马金娥;雷赵民;;农民教育是甘肃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J];甘肃科技纵横;2008年02期

7 侯凤珍;;农村成人远程高等教育模式探讨——内蒙古电大“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学运行模式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侯凤珍;谢长忠;张秀丽;;内蒙古自治区农村成人远程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内蒙古自治区农村远程高等教育的调查[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徐天铁;;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素质问题研究——以淄博市为例[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04期

10 杨长虹;;提高新型农民利用信息能力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年1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晓林;中国近代农民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2 庞超;和谐社会构建视野下农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高学贵;我国农民教育政策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玉洁;天津市农民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2 邱雪梅;农村成人弱势群体教育需求调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3 董永奇;广东省农民教育问题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1年

4 石红艳;毛泽东农村文化建设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薛俊楠;吉林省农民职业培训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6 刘海燕;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福州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7 梁洁;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江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8 孙改丽;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许珂;汉中地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0 朱晓辉;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训的有效途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大学的实验室精神[J];教育与职业;2011年22期

2 王等等;;大学教育在变革社会中的价值追求[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年04期

3 唐晓敏;;自由的大学教育让国家强大[J];生活教育;2011年13期

4 钟澳;;试论大学教育精神的本质回归[J];企业导报;2011年10期

5 许劲;;大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J];考试周刊;2011年48期

6 武世兴;杨亚鸿;;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考夫曼创业基金会关于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报告[J];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04期

7 袁益民;;反思当代中国大学教育——读“钱学森之问”反思我们的科学精神[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易洁;;我国大学通识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9 连清川;;大学对社会有什么用?[J];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23期

10 宋路平;;大学人文精神亟需“返魅”——读金耀基《大学之理念》的思考[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刘尧;;当前我国大学教育问题的症结与症解[A];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朱晓刚;;传统文化观念下我国大学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A];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杨毅;;浅谈现代大学精神的重建[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三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武永亮;;青海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研究[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下)[C];2011年

5 许翰锐;;关于在高校开展创新素质教育的探讨[A];国际创造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6 谭林;董海浪;吴进保;;大学生创业的困境与对策[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国敏;;远程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对策研究[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杨桂华;;大学理念与大学发展战略[A];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闫广芬;李忠;;大学的可为与不可为——学生就业视野中的大学角色考察[A];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濵;我们需要怎样的大学教育[N];人民代表报;2007年

2 ;香港中大校长感慨大学教育向功利倾斜[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3 王南;南方科技大学教育创新意义深远[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4 本报实习生 王泽;大学教育,能否满足市场新需求[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5 杨绍福等;大学教育办得“非常成功”?[N];东方早报;2005年

6 王石川;大学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7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 傅新;大学教育不能变成“考证教育”[N];光明日报;2005年

8 宗边;大学教育要更加贴近行业要求[N];中国建设报;2005年

9 中山大学教授 程美宝;大学教育是怎样完蛋的[N];南方周末;2008年

10 蔡达峰;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大学教育[N];团结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飞虎;大学教育智慧[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秦小云;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性化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荀振芳;大学教学评价的价值反思[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邓小林;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教师聘任之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陈何芳;大学学术生产力引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谭伟平;大学人文教育与人文课程[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牛慧娟;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李继兵;大学文化与学生发展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卢宁;战后日本短期高等教育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强;大学生命教育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晓燕;大学教育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设计及应用[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2 罗慧慧;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李金桥;大学校徽意象论[D];中南大学;2007年

4 黄锦生;大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隋国华;论强化大学“科学”与“人文”双重素质建构的意义[D];吉林大学;2008年

6 肖敏;我国大学与政府关系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7 王艳萍;灵魂的唤醒与生存的超越[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姜晓伟;社团在大学校园中的道德功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金红梅;论智慧陶冶与大学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振喜;新纲要视角下的大学教育质量管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242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4242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e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