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误差与校正探析
[Abstract]:The employment rate of college graduates is an important index to measure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graduates, and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 employment and unemployment statistics, which objectively reflects the reality of the labor market. And indirectly reflects the state of the country's macroeconomic operation. Factors such as benefits,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have resulted in errors in the current employment rate of college graduates. The statistics of employment and un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should be brought into the system of urban employment and unemployment, a market-oriented measurement system of employment and un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the current statistical system of employment rate of college graduates should be perfected. Give full play to the early warning function of the employment rate of college graduates.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分党委;华中师范大学党委;
【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2011jytz02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国际化视野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11JD710003)的成果
【分类号】:G647.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武毅英;;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预警线之探讨[J];江苏高教;2007年06期
2 张车伟;失业率定义的国际比较及中国城镇失业率[J];世界经济;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大建;;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评析[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张立伟;;完善我国失业统计体系的构想[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王建国;;中国居民健康对劳动参与的影响——基于多维健康指标的实证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李晗;蒲晓红;;奥肯定律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J];商业研究;2009年06期
5 蒲艳萍,王宇兰;转型期资本投资、产业结构、市场化对中国就业效应的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苏树军;;新疆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思考与对策建议[J];昌吉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张全红;;出口贸易对我国城镇贫困的影响——基于1985—2005年中国数据的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J];财贸研究;2008年03期
8 宋丰景;国内失业问题研究最新进展[J];城市问题;2005年01期
9 万海远;;我国自然失业率的测量与解析——基于1978-2007年数据[J];当代财经;2009年03期
10 周游;秦向东;;奥肯定理在中国适用情况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郭为;耿庆汇;寇敏;何媛媛;;旅游就业波动的弹性分析——对饭店、旅行社行业的实证考察[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蒋益民;;对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几点思考[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满文;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效率评价与制度优化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2 曹洪军;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3 金振宇;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及其对消费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刘霁雯;我国居民收入与国内旅游消费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艳;中国转型期失业问题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西北大学;2009年
6 黄红华;统筹城乡就业中的政策工具选择与优化[D];浙江大学;2009年
7 赵珍;中国青年初次就业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8 黄志岭;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性别和户籍差异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9 李艳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政府治理失业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孙妍;基于S-C-P范式的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解析[D];西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海瑞;中国真实城镇失业率的估算及奥肯定律的再检验[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王仁花;我国失业统计的国际可比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杨艳;我国经济发展与就业相互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任建军;转型期我国经济增长与失业率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5 刘振伟;中国房地产与就业问题—来自“西班牙病”的教训与启示[D];山东大学;2011年
6 李标;对中国自然失业率的估计[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康涛涛;江西省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8 宋正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与就业压力增大之谜[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赵朝霞;中国货币政策的就业结构效应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张育浩;资源诅咒在中国省级层面的检验[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龚红果,张琳;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的构建与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3年05期
2 杭永宝;教育发展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成因及其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传统;;高校拉高就业率的背后[J];教育;2011年20期
2 白胜;;“被就业”的黑色幽默[J];黄金时代;2009年10期
3 赖剑华;;高就业率专业透析[J];黄金时代(学生族);2008年03期
4 李进;;挖掘高校就业指导潜能 破解女大学生就业难题[J];延边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5 马琦;;威海市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3期
6 燕继荣;;大学不虚报就业率怎么活?[J];同舟共进;2011年09期
7 王金宝;;高校片面追求高就业率的原因及其影响[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09期
8 邱南南;;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与策略探析——以Z校为例[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9 王杰;周王宏;;构建基于就业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才智;2011年24期
10 ;高招情报站[J];高考金刊;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楚有斌;;浅谈实践教学对提高就业率所起的作用[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2 胡玉冰;涂德润;夏业鲍;祁克宗;;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模式探讨[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三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冯用军;;扩招十年来高等教育规模发展波动与经济波动的关系研究——以GER与GDPperca为中心[A];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郭弘 实习生 王夏媛;本科生就业率走低不可盲目待价而沽[N];重庆日报;2004年
2 周士君;就业率“注水”不可取[N];光明日报;2003年
3 张毅;挤去就业率“水分”[N];经济日报;2004年
4 华中文 宋金萍;2005年高校毕业生当年总就业率达到90%[N];新华日报;2005年
5 张泓;见习大学生就业率超90%意味着啥?[N];北方经济时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施为飞;力保高校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超90%[N];江苏法制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任松筠;力保高校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超90%[N];新华日报;2009年
8 记者 杨晓冬;重庆10大措施力保大学生85%就业率[N];中国人事报;2009年
9 记者 徐敏;上师大:就业率不低于98%[N];解放日报;2009年
10 记者 余红;七举措确保就业率不低于70%[N];云南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胡娇;教育与就业[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周劲松;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教学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应松宝;我国大学生就业过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夏星;大学生就业市场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5 何亦名;中国高等教育扩张的就业与工资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曹洪军;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稳;毕业生就业率预测模型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8年
2 李云霞;关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思考与建议[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白玉芳;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D];山西大学;2008年
4 张建伟;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5 程霞;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评估问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6 孟庆子;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与就业评估体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7 余贻春;武汉地区建立大学生就业指数系统的调研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姜昆;某综合大学医学院应届毕业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宋明;性别对东北财经大学2010届毕业生就业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贾玉慧;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与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291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429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