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观的哲学解读
[Abstract]:Flexner's Modern University Studies has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in the field of higher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y, the modern view of university implies the compromise between political theory and epistemology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tism and humanism, and the game between rationalism and utilitarianism. While criticizing the utilitarian thought of the university, it also constructs the university rationally.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DIA090208)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SJD880053)
【分类号】:G6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无用知识的有用性[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祥惠;中医学发展的环境因素[J];光明中医;2002年03期
2 余桂红,贾永堂;对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理念的审视——赫钦斯教育思想的历史再认[J];复旦教育论坛;2003年04期
3 吴海江;;科学教育视域中功利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科学观[J];复旦教育论坛;2010年04期
4 赵婷婷;大学市场化趋势与大学精神的传承[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5 张应强;;现代大学精神的批判与重建——为刘亚敏《大学精神探论》而作[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6 王宝玺;;高等教育价值观视野下的美国大学理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6期
7 张东辉;董成武;;从高深知识的视角解读19世纪后期的大学规模扩张[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04期
8 荀振芳;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大学理念选择[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朴雪涛;学术分工视野中的大学教师角色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陈云霞;余雨萍;;弗莱克斯纳的大学理念述评[J];河西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韩映雄;高等教育质量精细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樊明成;中国普通高校专业选择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徐广宇;论现代大学的文化使命[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先良;民办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传刚;中国大学精神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杰;当前我国自然科学创新的人文环境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4 邓德强;论大学精神与人的和谐发展[D];吉林大学;2007年
5 潘静;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研究与实践[D];河海大学;2007年
6 郑红午;大学学科建设进程中的学科文化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7 陈瑞;试论我国现代大学精神的失落与重塑[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赵根成;理工科大学文科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9 邓文琳;大学学术氛围的衡量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徐成姣;儒家价值观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影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继平,唐荣德;全国教育哲学专业委员2000年年会综述[J];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2 苏丹兰;;全国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高层学术论坛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J];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08期
3 张晓洁;;怀特海过程教育哲学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年09期
4 屈勇;;教育哲学在高等教育中的价值[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4期
5 王肃婷;;美国文理学院的自由教育哲学浅探[J];江苏高教;2007年03期
6 梅苏蔓;;中国人文教育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趋势[J];文教资料;2006年19期
7 包国庆;;潘懋元教育哲学与高教热点问题研究——学习潘懋元教育思想的体会[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8 孙爱玲;秦仁重;;解救大学教育危机——教育哲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年06期
9 凌均卫;李忆华;;哲学视野下的大学理念的构建[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陈飞虎;;适时的中庸: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卞祖武;赖肖冰;邱伟华;;培养适应区域发展需要的小学科学教师——江西省小学科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张和平;;论“可就业能力”视野下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彼得·戈达德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院长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詹黎 译;兴之所至与跨界合作:高研院研究之“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刘东;多向度视角解读大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刘宝存;大学,,“大”在哪里[N];中国教育报;2004年
4 张会杰 山东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高研院模式构筑真正“象牙塔”[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讲师、博士 李改;幸福大学什么样?[N];光明日报;2011年
6 肖海涛;大学定位应考虑的四大特色[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王攀;没有大学精神,何来个性校训[N];中国文化报;2007年
8 朱四倍;校长为排名“低头”的背后[N];大众科技报;2011年
9 沈新;培养大学生“第三种能力”[N];中国矿业报;2002年
10 李君明;构建中国大学精神[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徐广宇;论现代大学的文化使命[D];南开大学;2009年
2 陈金凤;当代大学教师学术人格探论[D];西南大学;2010年
3 王一军;从“高深学问”到“个人知识”[D];南京大学;2012年
4 任燕红;大学功能的整体性及其重建[D];西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留成;论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的现代大学学术观[D];河南大学;2007年
2 贾少峰;西方经典大学理念及其对我国大学治理的启示[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3 张e
本文编号:24498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449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