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优化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28 09:54
【摘要】: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在传授人类积累的关于自身和自然的知识方面以及开发人类创造力方面,教师始终是主要责任者,始终起主导作用”。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具体践行者,是高等教育系统最核心的构成要素,为此,高校教师队伍结构也就成为了高等教育系统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关注和探讨高校教师队伍结构是高等教育学科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应有之义,其中,结构优化是关注和探讨这一问题的理论指向和实践目的。 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主体部分,承担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未来普及化的重任,履行着为地方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创新科技和提供智力服务这一其他机构不可替代的神圣职责,但目前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质量总体仍较低,其中教师队伍结构失衡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本论文主要探讨此类高校的教师队伍结构问题。 结构是事物或系统内部要素的构成方式的整体规定性。相同要素的不同排列组合或不同联结方式,由这些要素组成的结构是不同的,其整体功能也不同,石墨和金刚石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充分说明结构概念内在包含着要素之间的数量匹配关系和联结方式两个方面,两者缺一不可。前者主要决定着结构的量的方面,可称之为要素数量关系结构;后者主要决定着结构的质的方面,可称之为要素联结关系结构。由是推之,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就是指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中不同教师之间的数量匹配关系和联结方式的整体规定性,两者相结合才能成为结构。然而,目前不论是高等教育的实践者还是研究者,抑或是旁观者,在言说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时都往往只讨论前者,忽视后者。这种状况应该改变,改变的必由之路就是将其纳入研究的视域中。 现代高等教育系统呈现出过去任何时期所不具有的复杂性。系统的复杂性必然以复杂的结构为支撑并以复杂的结构来体现。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是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一个由扮演多角色、兼具多身份、承担多任务,具有高学识、高主动性、高创新性的一群社会人组成,其结构的复杂性不言而喻,对结构的整体性把握难以一言以蔽之。为此,需要从多个侧面考察和分析,这些侧面主要包括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学缘结构以及决定教师队伍整体性功能形成的联结结构等六个方面。 结构和功能密不可分,结构决定功能。结构有优化和火衡之分,因而功能有优化和失调之别。根据结构概念内涵,结构优化就是指结构处于或趋向要素匹配合理、要素联结适当的状态或过程。任何结构都是事物或系统的结构,结构优化是系统优化的前提和关键,也是系统优化的内在规定性。优化是一种价值判断,对价值问题进行精确的量化分析既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也常常是无意义的。因此,基于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目标、办学资源、办学特色和面临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多样性,要寻找或制定一套固化的、精确的评价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的量化指标体系,既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现实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了判断标准。任何价值判断都是逻辑和历史的统一,对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的判断也应采用量化和质性分析相结合方法,或从结构的内部分析、或从结构的功能考察、或通过结构的纵横比较得以进行。结构的优化是无止境的,从比较和发展角度上讲,只有较优和更优,没有最优。 包括地方本科院校在内的高校教师队伍结构是一个老生常谈、耳熟能详的话题,学界对此关注由来已久,相关成果不时出现。但现有研究主要关注要素数量关系结构,忽视要素联结结构。本文尝试从以下方面作出可能的创新:一是指出不同教师之间的联结方式,即联结结构是教师队伍整体结构的重要方面,应对此展开探讨,并通过实证调查教师学术交往状况来了解教师队伍的联结结构状况。二是指出学缘结构具有类别性、空间性和层次性三重特征,并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学缘结构具有社会资本特性,它的变迁符合社会资本运行规律。三是系统分析发达国家高校教师队伍结构状况,总结其调整结构的主要经验。四是鉴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正处于大众化时期,未来也必将步入普及化阶段(其实目前一些发达城市已接近或实现了普及化),分析发达国家大众化阶段和普及化初期的高校教师队伍结构,对我国而言也许具有更大的借鉴和启示意义,本研究试图在这方面作一些开拓性工作。 本研究以“结构”概念为逻辑起点,以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为研究对象,以前人研究为基础,以事实材料为依据,采用文献法、实证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沿着“理论探讨——经验借鉴——现状分析——对策建议”的思路依次展开。除导论部分外,本研究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的相关理论进行探讨,由第二章构成。本章主要采用思辨的方法对结构、优化、地方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等核心概念进行界定,认为结构内在包含着构成要素的数量匹配关系和要素的联结方式两个层面。阐述了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的基本内涵、评价标准和重要意义。提出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即结构功能论、系统优化论、互利共生论和社会资本论。最后从系统论视角分析了影响地方本利.院校教师队伍结构形成和变化的诸方面因素。 第二部分是发达国家高校教师队伍结构的状况分析和经验总结,由第三章构成。本章在主要分析美英目等国大量相关资料基础上概括了发达国家高校教师队伍结构的一般特点,即中年占优、正态分布的年龄结构,博十为主、倒金字塔的学历结构,教授为重、级层较高的职称结构,特色鲜明、交叉渗透的学科结构,类别丰富、远缘杂交、品种优质的学缘结构,渠道多样、方式灵活、紧密有度的联结结构。总结了发达国家高校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的基本经验,即在尊重规律、把握趋势和立足本土基础上的尊重职业特点,拓宽用人渠道,优化年龄结构;提高学历标准,重视师资储备,优化学历结构;完善评审制度,实行非升即走,优化职称结构:突出特色优势,合理搭建平台,优化学科结构;坚持近亲同避,延揽四海名门,优化学缘结构;营造学术氛围,创造交流机会,优化联结结构。 第三部分是对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的基本状况、存在问题以及问题成因进行实证考察,由第四章构成。本章在分析地方本科院校的实证调查资料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的基本状况和主要问题,即在年龄结构上,调整步伐有所加快,但少多老少失衡仍较突出;在学历结构上,学历层次逐年提高,但博士教师比例仍然偏低;在职称结构上,职称层级不断提升,但教授职称比重仍然偏小;在学科结构上,认识偏差有所扭转,但校际趋同、校内分化、资源分散的状况仍较严重;在学缘结构上,近亲繁殖有所缓解,但类别不多、空间覆盖面较窄和优质学缘偏少的问题仍较明显;在联结结构上,交往意愿有所激发,但渠道偏窄、方式单一、联结松散的弊端仍待化解。分析了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即招聘渠道单一,退休制度僵化,导致年龄结构失衡;学历标准偏低,师资储备滞后,导致学历结构失衡;评审制度失当,教师素质偏弱,导致职称结构失衡;趋同思维突出,过度强调分化,导致学科结构失衡;近亲惯性较强,引人力度有限,导致学缘结构失衡;环境氛围不佳,学术活动单一,导致联结结构失衡;另外,价值取向偏颇、宏观调控失序、经费相对不足等问题也是制约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重要因素。 第四部分是提出优化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的对策建议,由第五章构成。本章在前几章的经验借鉴、现状分析和原因诊断基础上提出优化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的几点建议,即改变招聘模式,开发银发工程,优化年龄结构;提高学历标准,加强学历进修,优化学历结构;完善评审制度,重视培训帮扶,优化职称结构;坚持特色发展,注重交叉融合,优化学科结构;丰富学缘类别,广招高层学缘,优化学缘结构;营造创新氛围,创造多样机会,优化联结结构。此外,还应调整偏颇价值取向、强化政府合理调控、增加相应经费投入。 最后是本研究的总结和展望,是论文的结束部分,由第六章构成。指出本研究还存在理论挖掘有待深入、发达国家经验总结有待完善、相关实证研究有待扩展等诸多不足和缺陷,今后可以在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度、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的适应性、过渡时期发达国家高校教师队伍结构状况和调整经验、发展中国家高校教师队伍结构问题、学缘结构多视角分析等方面展开进一步研究。 高校教师队伍结构是高等教育系统的核心结构,优化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有利r教师成长、有利于高校发展、有利于地方振兴、有利于国家兴旺、有利f社会繁荣,需要政府、高校、社会等多主体协调配合、共同完成。本论文以期通过理论探讨、经验借鉴、现状分析和对策思考,引起高等教育管理者、研究者、教师和社会的关注与思考,为加深对高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的理论认识、为调整和优化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聚集更多的智慧和更大的能量。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善玉;高等院校中职称等级结构稳定性的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郭丹丹;;再谈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问题——教学学术的视角[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年03期

3 诸丹;优化高校师资队伍结构之我见[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4 刘思佳;;教师间交往的现实意义及促进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10期

5 刘灿国;;西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出路——以高校师资建设的发展趋势为视角[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李文霞;;试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集体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成人教育;2010年01期

7 窦豫湘;何能爱;;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J];湘南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熊卫华,吴振球;中西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学缘结构比较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刘莉莉;;高校师资队伍结构优化及其对策研究——基于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高洪峰;;师资队伍数量、结构与高校实力相关关系的实证分析[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季诚钧;大学组织属性与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田恩舜;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王耀刚;高等学校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5 吕杰;中国高等学校教师人力资本开发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6 缪榕楠;大学教师任用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宋丹;基于知识的高校师资队伍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8 洪明;美国教师质量保障体系历史演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爱敏;我国公立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10 徐国成;中国高等学校教师人才资源开发及模式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凯;新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2 郭金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巩霞;中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礼广成;论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与优化[D];东北大学;2005年

5 罗求实;新建多科性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孙娜;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7 申花;美国高校教师制度分析[D];苏州大学;2007年

8 智如水;内蒙古普通高校师资结构与教学人才流动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华;山西省普通高校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10 丁玉宝;美国高校教师管理机制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675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4675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e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