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分析化学概念教学策略初探

发布时间:2019-05-31 07:03
【摘要】:分析化学以"概念"为细胞,有效教授概念成为分析化学专业教育的核心。本文从分析化学概念"思想性、现实性、准确性、创新性"四大特点出发,结合具体教学实例,探讨了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彻底掌握、灵活运用"概念的教学策略。
[Abstract]:......
【作者单位】: 西安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析化学教研室;
【分类号】:O65-4;G6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宋俊峰,赵川,亢晓峰,过玮;两个不可逆电对共存体系的流动注射双安培分析法[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年04期

2 钟云辉;杨峥;;库仑滴定法与蒸馏法测定原油水含量的比较[J];广东化工;2011年06期

3 李利军;钟亮;程昊;李彦青;喻来波;;多壁纳米碳管修饰玻碳电极不可逆双安培法测定Fe~(3+)[J];化学通报;2011年11期

4 芦建英;创新思维与高等教育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8期

5 李凯;;滴定度的不确定度研究分析[J];河南化工;2010年24期

6 王向红;切莫轻视“滴定度”[J];中国标准化;2005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胜涛,肖安陆,胡典明,孔渝华;元素硫微量分析综述[J];安徽化工;2005年05期

2 徐国;;巢湖地区菠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状况调查[J];安徽化工;2010年01期

3 罗济文;陈宪明;黎中良;韦庆敏;;大青枣叶中黄酮的提取及其含量的伏安法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5期

4 黄小燕;陈庆富;田娟;毛春;;苦荞种子中硒元素含量变异[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5 莫建军;施林妹;舒增年;熊春华;;亚胺基二乙酸树脂对Ag(Ⅰ)的吸附性能及其原理[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6 肖焰;西部高等师范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邱小香;;差值吸收光谱法测定废水中的微量苯酚[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8 何旭元;陈远斗;蔡湘雯;陈琦;;基于空白KBr压片的红外光谱制样方法[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9 高玲;;毛细管电泳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进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9期

10 于晓辉;董相廷;王进贤;杨晓峰;王慧茹;于伟利;崔启征;;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微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卫华;刘文清;刘建国;张玉钧;杨立书;赵南京;丁志群;;激光诱导荧光法测定水中溶解有机物[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惠;PAMAM基树状分子的制备及其在溶液中聚集与界面的作用机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周佳欣;氯霉素类药物辐射和光解特性及机理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3 汪形艳;金属氧化物/碳微球复合材料超级电容特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4 国大旺;几种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及应用的新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丹慧;基于银纳米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6 赵川;不可逆电对体系流动注射双安培分析法研究及其应用[D];西北大学;2002年

7 宋建新;基于红色荧光性能的卟啉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表征[D];湖南大学;2003年

8 金叶玲;凹凸棒石粘土的性能及其在聚氨酯革中的应用[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9 陈安良;丙烷脒杀菌剂开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10 万亚珍;浸渍—氧化法制备β-PbO_2-SPE复合膜电极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金良;微生物发酵甘油产1,,3-丙二醇的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2 霍明春;硫化钠活化氧化矿时S~(2-)消耗跟踪理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黄永辉;基于SPME/GC的茶油香气成分的分析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4 杨蕾;浙江红花油茶水代法制油工艺及品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5 王婷;过硫酸钾—银氨复合引发烯类单体快速乳液聚合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盈来;层状正极材料LiNi_(0.5)Mn_(0.5)O_2/LiNi_(1/3)Co_(1/3)Mn_(1/3)O_2的制备方法及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少峰;聚甲基丙烯酸高性能减水剂分子结构及其聚合机理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车绪新;磷系环保阻燃剂甲基膦酸二甲脂的合成、应用及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王清;不同类型沸石分子筛的OH振动红外光谱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张鹏;无导向剂条件下NaY分子筛的合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宋俊峰,赵川,过玮,亢晓峰;抗坏血酸的双安培流动注射分析[J];分析化学;2000年01期

2 李利军;喻来波;陈其锋;程昊;吴峰敏;吴健玲;孔红星;;L-半胱氨酸自组装修饰金电极-不可逆双安培测定阿魏酸[J];分析化学;2007年07期

3 李利军;喻来波;程昊;吴峰敏;钟亮;陈其锋;蔡卓;吴健玲;;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不可逆双安培法测定双嘧达莫[J];分析化学;2008年08期

4 宋俊峰,赵川,亢晓峰,过玮;两个不可逆电对共存体系的流动注射双安培分析法[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年04期

5 李利军;程昊;陈其锋;孔红星;吴健玲;;流动注射不可逆双安培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J];分析测试学报;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瑜;;物质的量浓度与分析化学[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3期

2 马卫兴,钱保华,蔡玉淑;邻菲Up啉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进展[J];稀有金属;1992年04期

3 张建平;溶唯物辩证法观点于分析化学教学[J];保山师专学报;1994年01期

4 王旭艳,朱智甲;液相化学发光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J];河北化工;1995年04期

5 谢维新;努力提高分析化学课堂教学质量[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6 韩梅,顾士芳,崔丽钧,肖光;分析化学的实验教学与大学生的素质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年02期

7 ;第二届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与研讨会通知[J];色谱;2008年01期

8 ;第三届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与研讨会通知(第二轮)[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0年05期

9 徐桂英;;世界分析化学及分析仪器的窗口[J];国际学术动态;2001年03期

10 董万堂;;日本分析化学会29届年会见闻[J];分析化学;198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象喜;;激光喇曼微探针及其在分析化学上的应用[A];第一届全国光散射会议会议指南[C];1981年

2 贾之慎;张仕勇;何巧红;;近化类通用《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和教材建设[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田媛;苏星光;;浅谈分析化学习题课教学[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第二届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与研讨会通知[A];中国有机质谱学第十四届全国学术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秦冰冰;蒋贵发;黄文景;刘玮;吕昌峰;;香菇中微量锗的胶束增溶分光光度法测定[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6 齐美玲;;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7 郑燕英;罗蓓;葛兴;苑嗣纯;蔡红;;浅谈“分析化学”课程学习方法[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8 钟福新;蔡成翔;;高校分析化学教学内容改革现状分析[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马惠莉;;高职院校分析化学实训教学模式改革之浅析[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10 吴会灵;范国荣;陆峰;柴逸峰;;生物医学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的背景[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王红;分析化学亟待求新突破[N];中国化工报;2004年

2 姜小毛邋杨章跃;陈焕文获瑞士分析化学杰出贡献奖[N];中国化工报;2008年

3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 周嘉华;二十世纪化学发展的轨迹[N];中国化工报;2001年

4 记者任福海;化学生物分析平台添新成员[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李宏乾;把化学的触角伸到各个领域[N];中国化工报;2007年

6 记者 魏忠杰;俄研究从核废料中单独分离铀和钚[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7 白毅 于洋;长春应化所在电化学领域取得创新性成果[N];中国医药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增萍;分析化学中多维数据解析的新算法[D];湖南大学;2001年

2 李燕;分析化学在时空上的延伸[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3 任杰;几种非线性化学反应的理论分析与数学模拟[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吕东煜;化学振荡、混沌及其非线性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小兰;酞菁化合物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6 曾云龙;聚酰胺—胺—生物/纳米功能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07年

7 韩素平;电磁感应加热在线样品前处理系统的设计及分析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8 王芳平;聚丙烯酸型两亲接枝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其水溶液中自组装行为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肖新峰;支撑液膜在线萃取与流动注射分光光度分析联用技术的研究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D];四川大学;2006年

10 韩清娟;多维光谱数据解析的化学计量学算法及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黎冬梅;分析化学程序性开放实验的探索与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曹玉珍;分析化学中三阶数据分辨算法及应用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3 张姣姣;《分析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岳锌;《分析化学网络课程》的研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5 刘宏德;一些化学计量学方法在分析化学中的新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孙看军;几种新型的化学振荡体系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蕾;化学振荡反应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吴又进;晚清第一本分析化学译着在中国的翻译和传播——《化学分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9 于光平;分析化学中的分光光度法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10 杨富巍;化学振荡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及化学振荡新体系的发现[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894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4894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d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