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Abstract]:Nowadays, the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ducational level of its citizens, which is an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Higher education is not onl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people, but also has a greater and greater influence on economic construction, especially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the professional talents cultivated in higher education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so the training dire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should be in line with the need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t present, our government has intensified its efforts to develop higher education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but in different regions, the investment and scale of higher education are still not coordinated and can not match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ulting in the phenomenon of brain drain in some economically underdeveloped areas,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cooperation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es of various regions.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education, economic growth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using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economics, statistics and pedagogy,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in the past ten years. By means of factor analysis,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basic situation and ranking of higher education investment in various regions of China from the micro point of view, establishes the model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industries and the supply of higher education, analyzes the contrib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industries in the short and medium term, and also makes a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employment structure of different industries and the supply of higher education, so a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degree of matching of employment structure.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conclusions, this paper also summarize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ontrib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gives reasonable policy suggestions.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4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聪莉;;陕西高等教育发展的态势、挑战及其对策[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丁继勇;;1981-2000年我国教育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J];统计教育;2007年05期
3 于淑娟;;浙江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适应性研究[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4 黄大乾;高建军;梁艳萍;;浙江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互动均衡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张金凤;郭明;;刍议高校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学科链构筑[J];高等农业教育;2007年10期
6 黄家庆;;广西沿海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耦合发展初探[J];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08期
7 张志华;;试从高等教育大众化析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李君明;;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功能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07期
9 董泽芳;张继平;;战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高小丹;;高等教育对河南省经济发展支撑力的实证分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房春生;程阳;王菊;;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实例分析[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2 叶堂林;;京津现代制造业合作途径及其政策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姜峰;;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和谐度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党耀国;刘思峰;叶耀军;;农业产业化经营评价指标体系及数据模型[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李宏志;;人才资源配置与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启示[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6 董佑福;侯方安;;加入WTO后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A];2002农业工程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2年
7 耿安朝;;区域循环经济体系及其产业结构的生态重组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8 刘泽双;苏大伟;甄翠;;基于产业结构的城乡统筹劳动力配置模型[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范海燕;;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分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刘刚;周静;邹飞燕;;湖北城乡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性研究[A];首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林慧;高等教育与建设和谐西藏[N];西藏日报;2007年
2 记者 严凌;圈内高校对口支持与合作[N];黄石日报;2009年
3 张宁锐;高校教育基金会面临发展良机[N];人民政协报;2009年
4 代群;大学圈地热有违高等教育发展规律[N];中国改革报;2004年
5 蒋家平;大学圈地热有违高等教育发展规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6 上海大学 袁杜鹃;法学博士教育应注重国际化开放式[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缪志聪;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引领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N];江苏教育报;2011年
8 新华社记者 尹鸿祝 本报记者 温红彦;教育部采取措施加快高等教育发展[N];人民日报;2000年
9 记者 吴鹏;我市高等教育发展迅猛[N];黄冈日报;2006年
10 陈晖;高等教育发展的“台州速度”[N];台州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朝阳;西藏产业结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汤晓莉;郑州市经济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原gU;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产业结构、税收收入与指标体系[D];西北大学;2004年
4 刘建其;经济体制与产业结构[D];厦门大学;2003年
5 徐向国;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转型进程与测度体系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6 郭宇强;我国职业结构变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王楠;东北经济区产业转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黄晓凤;结构、技术与制度视角下的国际贸易摩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吴晓隽;上海大都市圈的结构及功能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陈俊红;北京沟域经济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才华;国际产业资本流动与产业结构互动关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2年
2 朱明;北京市外贸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3 孟飞飞;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之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4 刘云锋;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5 隗丽;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影响[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6 韩晓娜;产业结构演进与新疆经济增长的特征分析[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7 张奕;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本市场支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8 赵学峰;“入世”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爱峰;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战略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10 刘丰;FDI对江苏省制造业产业结构及效率的影响[D];东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032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03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