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大学教师考评制度对教师角色行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7-01 08:57
【摘要】:大学学术发展根本上取决于大学教师的角色行为,有什么样的教师角色行为,就有什么样的大学学术。大学教师角色行为不只取决于大学教师的角色意识,更取决于社会对大学教师的角色期待和大学教师考评制度对大学教师的角色塑造。现有大学教师考评制度旨在引导大学教师更好地从事学术生产活动,但实际上却起着相反的作用,出现了功能异化。调适大学教师角色行为的关键在于创新大学教师评价制度。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academic depends fundamentally on the role behavior of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what kind of teacher role behavior there is, what kind of university academic there is. The role behavior of university teachers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role consciousness of university teachers, but also on the social expectation of the role of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the shaping of the role of university teachers by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university teachers. The existing university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 aims to guide university teachers to better engage in academic production activities, but in fact, it plays the opposite role, resulting in functional alienation. The key to adjust the role behavior of university teachers lies in innovat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university teachers.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273101) 美国福特基金资助项目(1125-2739)
【分类号】:G6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建文;王滔;;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心理学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2 马陆亭;;建立让大学教师醉心于学术工作的制度[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3 刘海峰;;大学教师的生存方式[J];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4 龚旭;;为世界科学把脉 为中国科学建言——出席“21世纪科学前沿与中国的机遇”高层论坛的三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谈世界科学与中国科学[J];中国科学基金;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旭华,邱若宏;陈独秀的科学思想探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任丽梅;科学发展与科学共同体的体制创新[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王志刚;论地方高校科研带头人的培养——高校办学特色系列研究之六[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张小龙;;浅议科学工作者的依赖关系——基于哲学解释学视域[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7期

5 程文标;;近代史学期刊的分类、特点及其影响[J];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6 匡胜国;;破解“李约瑟难题”——从科学体制化角度进行剖析[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陈万求;;工程师社会责任的生态伦理学思考[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焦金波;;先秦儒家伦理精神的现代价值之考量[J];道德与文明;2008年04期

9 陈廷柱;;19世纪德国大学成为世界大学理想的另类解读——基于多元价值论的大学理想研究视角[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年04期

10 常文磊;;大学学科制度发展史简议[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裕娴;;论地方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2 陈其荣;;唯科学主义:基本特征、合理性与局限性及其超越[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党志军;常青美;潘向峰;;基于问题学习法在《电路分析》课程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A];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张剑;;“科学救国”之梦——任鸿隽推展科学事业的一生[A];中国近代(第十七辑)[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来容;院士制度与民国学术[D];南开大学;2010年

2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胡慧华;符号化:当代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房保俊;国家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郑钟扬;科研成果生产制度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陈霞;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协调关系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8 袁琳;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张陈;我国当代学位制度的传统与变革[D];西南大学;2011年

10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U,

本文编号:25083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083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7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