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青年卓越人才成长之路——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第三届青年学者论坛综述

发布时间:2019-07-22 12:57
【摘要】:正2011年11月25日,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在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举行上海市社联学术活动月专题研讨活动暨第三届青年学者论坛。青年学者论坛在上海各高校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逐渐成为高校青年教师进行跨学科、开放性对话和交流的平台。
[Abstract]:On November 25, 2011, the Shanghai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held the Shanghai Federation of Social Associations academic activities monthly symposium and the third Forum of Young Scholars in Shanghai Printing College. The Forum of Young Scholars has been well know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Shanghai, and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nterdisciplinary, open dialogue and communication platform for young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作者单位】: 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处;
【分类号】:G64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至华;;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专业研究会简况[J];教育发展研究;1988年04期

2 吴敏;;“曙光计划”助燃青年学者的科研之火[J];上海教育;2010年21期

3 葛安;;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举行年会[J];教育发展研究;1985年02期

4 希羽;;开展教育思想研究促进教育改革 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召开一九八五年年会[J];教育发展研究;1986年02期

5 龚宝国;;上海召开市高等教育学会一九八三年年会暨学习《邓小平文选》座谈会[J];教育发展研究;1984年01期

6 本刊编辑部;;本刊将于年底举行优秀论文评奖[J];教育发展研究;1985年02期

7 ;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创业教育专业委员会[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1年01期

8 熊庆年;张珊珊;;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治理的过渡性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03期

9 葛安;;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召开理事扩大会议回顾学会工作,研究当前任务[J];教育发展研究;1985年03期

10 金星火;;杨德广研究员[J];教育发展研究;199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编者的话[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构建都市农业特色的现代高等农业教育教学体系》课题组;;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前言[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4 张朝霞;燕晓静;裴立德;高天虹;;北京高等教育质量分析及其思考——2006年北京高等教育质量基本状况分析[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熊智文;段先云;;学术交流对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作用与对策研究[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6 康海燕;;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熊智文;段先云;;学术交流对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作用与对策研究[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8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A];黑龙江省社科工作经验交流会材料汇编[C];2010年

9 王天铎;;追思殷宏章先生对青年学者的培养[A];纪念殷宏章先生百年诞辰暨全国光合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陈奎元;;调查研究要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同青年学者的谈话[A];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第33期进修班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办公室赴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地区国情调研文集(第6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韦莉莉 刘延玲;我院青年学者承担课题状况分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薛清科;当好人才成长的“加油站”[N];中国国防报;2006年

3 张士发;电网人才篇:3支队伍搭建人才成长平台[N];华北电力报;2006年

4 常梧 整理;中国通识教育的务实之道[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5 陈继勇;鹤煤九矿为人才成长铺路[N];中国矿业报;2004年

6 蓝志杰 郑东兴 特约记者 张正益;8714部队为优秀人才成长塔桥铺路[N];人民武警;2004年

7 湖北经济学院 邓东;通识教育对艺术人才培养的作用[N];光明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曹继军;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N];光明日报;2004年

9 刘宏胜;营造适宜人才成长的“生态环境”[N];解放军报;2003年

10 ;通识教育与中国大学的文化自觉[N];文汇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世杰;香港新高中推行通识教育科之前瞻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颉;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汤文巍;上海市老年长期护理保险(LTCI)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张仁桥;上海工业集聚区的空间整合与模式创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田波;面向对象的滩涂湿地遥感与GIS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岳文泽;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景观格局及其热环境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吴艳;上海市知识服务业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郑晓阳;基于SDSS的感潮河口城市水灾减灾辅助决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闫国平;上海房地产市场价格影响因素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张政;浦东新区水资源环境管理控制系统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谷建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的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于汝霜;自由教育向通识教育的演变[D];汕头大学;2010年

3 曾德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计与评价体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皮凤英;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趋势研究——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博;通识教育视域下的音乐人才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添淼;从学术讲座视角探索大学通识教育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石美萍;实施通识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杨伟娜;高校通识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9 李定国;美国高校通识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舒颖;通识教育课程个性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176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176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5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