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我指导性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以“721”学习法则和自我指导性学习过程为基础
【图文】:
图1自我指导性教师教学发展模型(学习过程)要努力工作以获取值得信赖的伙伴、建议者、教练、咨询者和帮助者;五是尊重共同工作人员的隐私;六是寻找与利用机会,通过提出合作目标、建立联系、提供支持、建议和思想领导的方式,推动教师和社区成员间的合作;七是尽量在咨询性的参与过程中制订发展计划,这一过程包括健康的评价、分析、设计、发展、执行与再评价。参考文献:[1]PamelaAdams.TheroleofScholarshipofTeachinginFac-ultyDevelopment:ExploringanInquiry-basedModel[J].InternationalJournaloftheScholarshipofTeachingandLearning,Vol.2,No.2,2008,(7).[2]LearningPhilosophy[EB/OL].http://www.princeton.edu/hr/learning/philosophy/,2009-11-25.[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4]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5][德]伽达默尔,杜特.解释学美学实践哲学———伽达默尔与杜特对谈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1.[6]LearningProcess[EB/OL].http://www.princeton.edu/hr/learning/process/,2009-11-28.[责任编辑:西广明]8论自我指导性大学教师教学发展
【作者单位】: 吉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64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婷婷;;美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启示[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4期
2 林杰;;致力于大学教师与教学的发展——高等教育专业与组织发展网络的构建[J];大学(学术版);2009年11期
3 耿冰冰;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水平初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年Z1期
4 范义臣;大学教师育人观念之我见[J];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李献斌;浅谈教师素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农业教育;2003年06期
6 曹连众;;基于知识管理视角的大学核心竞争力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张效赤;寇荷超;;试论大学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24期
8 李鹏银;;论大学教师礼仪与职业道德修养[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成黎明;黄艳;;大学教师教学以人为本之策略[J];大学教育科学;2007年01期
10 王珂;卢曼萍;;论大学与大学教师[J];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乃桂;;追求卓越、制度建设与大学教师的工作生活(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对策与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2 杜屏;李琳琳;;大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分析——基于3所“985”高校的调查[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潘欣;;大学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张腾;;西欧中世纪大学教师的角色及启示[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刘兆吉;;大学教师的威信及师生关系[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6 陈媛;;我国大学教师角色地位的历史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焉华;王树京;孙艳;;大学教师师德教育观[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8 杨慧敏;七十三;;大学生对教师角色期望的调查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张治中;;掌握信息技术是21世纪大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虹;;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性别和年龄差异[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公共经济学系教授、系主任 蔡江南;现在如何教书育人[N];解放日报;2009年
2 徐敏;一心教书是“毁灭自己”?[N];解放日报;2011年
3 王彬彬;大学教师讲课好坏不被看重[N];南方周末;2008年
4 武洁;大学教师理应主动参与学生就业工作[N];贵州日报;2009年
5 郭京霞;武汉一大学教师一审败诉[N];人民法院报;2003年
6 甘勃 江道辉 (本报记者 甘勃);科学商店“量身”打造社区科普服务[N];大众科技报;2009年
7 南京大学 顾肃;大学教师面临精力问题和质量问题[N];社会科学报;2006年
8 通讯员 陈胜伟 本报记者 朱振岳;“谈恋爱”讲座缘何在高校受热捧[N];中国教育报;2010年
9 大阪;日重视大学教师教学能力[N];中国教育报;2000年
10 英教;英大学教师老龄化日趋严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振利;美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立;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研究:历史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陈金凤;当代大学教师学术人格探论[D];西南大学;2010年
4 潘奇;西方大学教师国际流动研究:1100-1970[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薛绍聪;大学主体间文化的缺失与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宛;美国大学教师知识分子向度的历史考察(二战后~1990年代)[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区柏权;传媒人转型大学教师的社会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夏敏;我国大学知识创造能力的评价与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马苓;教师的组织承诺对组织公民行为及大学绩效的影响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坤;大学教师教育素养及其养成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阳春;大学教师教学知识的形成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3 蒋福玲;大学教师和谐管理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海燕;大学教师科研评价目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陈明伟;我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罗婷;大学教师发展的生态环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苏;大学教师社会角色百年回顾[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成黎明;论大学教师教学以人为本[D];湖南大学;2005年
9 王莹;大学知识产权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李文涛;大学教师绩效考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374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37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