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社会转型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及其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02 17:46
【摘要】:从人类生存的物质层面来看,环境、能源是人类当前比较关注的问题;而从精神层面来讲,即意识形态层面来看,信仰缺失以及对主流意识的质疑严重困惑当前一部分人。可以说,信仰危机是任何社会转型期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来说,信仰危机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我国当前的信仰危机主要表现在主导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危机。 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构成。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阐述了选题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正文部分共三章(第二章——第四章)。 第二章通过信仰的源起、价值和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进而引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信仰,并重点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它不同于其它非科学信仰如宗教信仰的本质特征。 论文接着指出:由于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一特殊时期,曾经我们倡导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重,实行大公无私、无私奉献的价值取向,完全弱化了个人的合法利益和合理需求,超越了多数人的思想境界,成为一种政治口号;而今市场经济决定了追求利润和效益的最大化,更体现自我的满足,因此,“一切向钱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十分盛行,国家主导信仰日渐缺失、道德信仰日益弱化、信仰呈现多元化态势、信仰日渐世俗化,具体表现为:一些党员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一些青年盲从“西流”,一些学者否认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合理性。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怀疑、困惑、甚至动摇,一部人追求权力、金钱、迷信、甚至邪教等以寻求精神慰藉。马克思主义信仰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魅力和凝聚力,曾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主体的信仰状况逐渐消亡。 论文进而指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会给一些邪教带来生存的空间,会引起社会动荡;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还会使一个民族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论文指出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体地位意义重大。 第三章重在剖析原因。论文在梳理中国当代信仰现状的同时,结合全球化的时代背景、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当前处于社会转型的现实状况,从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层面七个方面深刻剖析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原因:市场经济诱发马克思主义信仰过时论;理解偏差造成马克思主义信仰迷茫;政治腐败引发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多元文化冲击马克思主义信仰主体地位;宣传失衡动摇马克思主义信仰理念;苏联解体影响马克思主义信仰理念以及文革浩劫导致马克思主义信仰断层等。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多数人并不真正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认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不切实际,是“空中楼阁”,最终导致民众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心理预期的极大贬值。 第四章主要为对策研究。面对当前不容忽视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论文提出了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应当遵循三大原则:要注重集体与个人利益的统一;要充分发挥文化在信仰中的作用;还要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并试图从六个方面提出了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对策:规范市场行为回击信仰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让信仰者不再迷茫;遏制腐败找回民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赖;多元文化合理并存重振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理念;重视青少年信仰教育逐步消除苏联解体和文革影响等。论文旨在为如何搞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做出了尝试性的探讨。 结束语是对作者选题缘由、全文总结以及期许的一个高度概括。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敬秋;;浅析社会转型期道德信仰[J];邢台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张传东;;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探析[J];石油教育;2011年03期

3 杨培超;许庆华;;社会转型视野下中华传统武术发展新论[J];搏击(武术科学);2011年06期

4 马传松;朱挢;;社会转型期的民间信仰态势述评[J];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5 袁峰;;社会转型期大众体育传播与社会环境关系研究[J];考试周刊;2011年44期

6 聂平俊;;美国“黑幕揭发运动”及其对当下中国媒体的启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S3期

7 李良胤;井红艳;;社会转型期大力推进体育产业的四维视阈[J];学术交流;2011年06期

8 虞新胜;危琦;李罕;;井冈山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王利利;;社会转型期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策略探索[J];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10 刘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的调查报告[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孟美;;关于社会转型期中的城市养老问题[A];老年学论文集(二)[C];1998年

2 周中之;;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及其教育研究[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3 吕梁;;对社会转型期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4 陈少华;何瑞文;;社会转型期地方工科院校本科教育适应性探讨[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1)[C];2008年

5 刘红;;社会转型期的档案管理[A];档案工作应对入世挑战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2年

6 贾志强;;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篮球发展环境特征及其对策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7 郑彩莲;;社会转型期女大学生发展的若干思考[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李瑜青;;社会转型期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兴起与选择[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9 胡近;;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特点与教育探讨[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10 刘宝才;;东周社会转型中的三大关系[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三争 陈伟民;社会转型期的公众文化培育[N];台州日报;2009年

2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辛鸣;如何健康地走过社会转型期[N];文汇报;2010年

3 谭荣梅 衡阳日报社;浅谈社会转型期和谐心理的构建[N];衡阳日报;2011年

4 王远龙 姚尧 南京政治学院理论一系 南京政治学院理论二系;以朴实文风增进马克思主义信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张皓翔;在青年中树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N];吉林日报;2011年

6 ;社会转型期 青年压力最大[N];中国社会报;2005年

7 朱孝清;我国社会转型期维稳形势的特殊性[N];检察日报;2011年

8 全国政协常委 胡永柱;经济社会转型期多元化矛盾解决机制亟待建立[N];人民政协报;2010年

9 本报评论员;人间正道是沧桑[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10 贵阳市委党校副教授 王运来;社会转型期需要人格重塑[N];贵阳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俊;信仰播撒与权力博弈[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2 刘江宁;当代中国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侯彬;社会转型期的政府能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4 赵亮;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刑事政策调整[D];吉林大学;2008年

5 温志强;社会转型期中国公共危机管理预防准备机制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华忠;善的支撑[D];吉林大学;2012年

7 乔梁;我国社会转型中民办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化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谷峪;日本社会转型期的职业技术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于影丽;社会转型期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杨春花;论信仰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凤美;社会转型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及其对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2 秦艳贞;在幻像与流放中寻找真实[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马志敏;社会转型期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条件分析[D];山西大学;2005年

4 曾凡军;社会转型期我国公共政策的价值冲突及其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曹金波;社会转型期中介社区发展现状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6 姚仁权;中国政治文化与腐败的相关性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7 肖红军;社会转型期国有医院文化重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景店文;中国现阶段的社会转型与价值观体系的建构[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敏;韩国社会转型期中等职业教育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10 张亚男;社会转型期高校学生干部角色的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450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450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9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