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高校科研不端行为表现形式、产生根源及多元防治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24 10:01
【摘要】:深入分析高校科研不端行为的主要形式、产生的根源,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社会层面、政府层面以及高校自身层面,就如何打击高校科研不端行为提出对策与建议。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处;
【分类号】:G6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样国;韩迎春;;科研不端行为的归因分析[J];教育评论;2009年05期

2 陈爱娟,张林,弋敏;科研不端行为的成因与治理[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5年05期

3 常亚平;蒋音播;;高校学者学术不端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个人因素的数据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8年06期

4 曹南燕;大学科研中的诚信问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于涛;高海娟;;科研不端行为的成因及防治[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6 李保玉;崔海浪;王亚娟;;国内学术腐败研究综述[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S3期

7 唐伟华;王国骞;;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的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制度——以《澳大利亚负责任研究行为准则》为核心的探讨[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王浩;;学术腐败现象与治理对策[J];云梦学刊;2009年03期

9 王会;田士威;;高校科研不端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7年07期

10 蒋美仕;唐军;唐莉;;从职业伦理到公共政策的制度性转变——美国应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政策法规体系[J];中国科技论坛;2008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艳华;;浅谈诚信与科学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2 付光玺;;大学生科研失信问题分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王挥;柏智勇;;论政府科研基金的综合信贷模式[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陈芳;;应用AMLC对动物医学论文的查重结果分析[J];编辑学报;2011年05期

5 李明;党红梅;董杰;;学术期刊如何防范学术不端行为[J];大理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6 徐建龙;;科学与规范[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7 吕东锋;单宝龙;;科研不端行为的法律分析及防控机制的构建[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常亚平;蒋音播;阎俊;;基于组织因素的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J];管理学报;2009年02期

9 张春晖;;高校科技项目评审的公正性问题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汪劲松;王卫东;潘继承;;生命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训练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明;;高校科技期刊如何防范学术不端行为[A];中国高校学出版(Ⅱ)——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13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辉;科研诚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蒋美仕;科研不端行为及其防范体系的理论与范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胡剑;欧美科研不端行为治理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暄;关于当前高校学术腐败问题的研究与对策[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杨艳;美国高校学术诚信制度建设研究及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燕林;十六大以来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胡二龙;诚信视角下的中国科研不端行为监管机制及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龙颖;论作品的独创性[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6 黄文敏;高校教师学术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肖;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表现及防治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8 何苗;科研不端行为背后的制度缺陷及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李兴东;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学术不端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兴春;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对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华;;学术腐败研究综述及经济学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2 伍莺莺;许峥嵘;;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及其防治[J];法制与社会;2006年20期

3 刘轶博;张磊;雷二庆;;学术不端行为研究[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姚利民;论学术腐败及其治理[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黄怡胜;;从论文造假看国内学术不端问题[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李巨光;;浅议科研工作者不端行为的防治[J];科学与管理;2009年02期

7 唐海英;符润中;;学术腐败: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年02期

8 吴寿乾;;科学研究中的不端行为及其防范[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11期

9 卢艳君;;学术论文不端行为的成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09期

10 夏劲;冯斌;;学术腐败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校科研管理研究会召开分会秘书长会议[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6年06期

2 魏纪林,王威孚,程森成,李序南;试论我国高等院校科研管理运作模式[J];中国软科学;1997年04期

3 ;发挥高校科研优势 振兴宁夏农业经济──献给四十周年校庆[J];宁夏农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4 汪大海,刘瑞华;面向知识经济实现高校科研行政管理的转变[J];中国冶金教育;2000年02期

5 陈豫眉 ,陈友军;高校科研系统的自组织条件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4年05期

6 王红梅,王虹;浅谈高校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04年05期

7 方利平;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功能[J];煤炭高等教育;2005年03期

8 安智胜;;浅谈如何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J];中国林业教育;2006年02期

9 赵醒村;沈梅;;高校科研型重点实验室创新管理的对策探讨[J];广东科技;2006年06期

10 邓毅;;国外高校学术评价及其启示[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婷;;浅谈高校科研实验室建设与管理[A];中华医学会第12次全国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2 姜金秋;;高校科研评估制度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许作铭;赵中洲;;完善高校科研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4 姜颖南;伍玉林;;中国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现存困境及其对策研究——以“诺贝尔”现象为例[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徐桂秋;孟俐丽;;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培养与提高刍议[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钱怡;;基于数字化校园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7 窦敏垠;;浅谈接地的几种形式[A];新疆医学工程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陈燕玲;;泉州方言重叠式的构成形式(未完稿)[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文凯;;发挥高校科技优势,服务农业经济发展[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2年

10 郭军杰;李文雄;;高校科研经营管理的路径依赖与创新[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全国政协委员 北京市昌平区政协副主席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 陈勉 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工业大学教授 高正红;高校科研要多层次评价体系要多元化[N];人民政协报;2009年

2 记者王鹏权;教育部完善高校科研奖励办法[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3 张涛;发挥高校科研优势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N];人民日报;2010年

4 记者 陈丽平;教育部:将要研究拟定高校科研助理聘用暂行管理办法[N];法制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田豆豆;高校科研,“半成品”如何变“成品”[N];人民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尤中、郭建斌两教授获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N];云南日报;2009年

7 袁芳;高校科研助理岗位在探索中试行[N];科技日报;2009年

8 记者 孙理;专利申请转化难成高校科研“软肋”[N];兰州日报;2011年

9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刘钧燕;英国怎样评估高校科研[N];中国教育报;2009年

10 尔东;2011年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项目开始推荐[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群;中国诗学理论中的“法”范畴[D];复旦大学;2005年

2 岳国法;思想修辞化[D];河南大学;2006年

3 赵彬;挣脱文字梦魇后的舞蹈与歌唱[D];吉林大学;2005年

4 黄建宁;笔记小说俗谚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王洪强;建筑行业政府管理信息化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6 李祖祥;控制与教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阮氏秋荷;现代汉语同位短语的多角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凌;形式与细读:古代白话小说文体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9 郑成志;自由诗理念变迁研究(1917-1937)[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亓文香;汉语典故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逊芝;底层写作·女性写作·别有意味的形式[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慧坤;论中西服饰审美精神[D];天津工业大学;2003年

3 丁笑微;[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4 韩婷;从《左传》与《东周列国志》的词语对比中看词义突显[D];兰州大学;2006年

5 李良;当代浮雕壁画的艺术语言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白旭川;行政奖励救济制度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7 陈然兴;形式即边缘[D];西北大学;2007年

8 阿拉腾苏布达;东部裕固语格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9 傅韵;住宅小区主入口设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况培颖;实质重于形式的运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525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525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4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