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大学生信息素养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08 07:06
【摘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人类社会自经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革,都离不开生产技术的发展。随着以电子信息信息科学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爆发,信息化社会逐步确立。信息技术带来的社会变革,引领着教育方式的转变和终身学习理念的兴起。高校大学生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其自身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对国家发展、高校建设和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都具有深远意义。 本文在通过对国内外信息素养相关文献的研究及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理论的分析的基础上,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即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及信息道德作了详尽的介绍,纵观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和构成的资料分析,将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学习分为三个层次:即基本的信息素养、专业的信息素养及科研创新的信息素养。 为了更好地提出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途径和措施,笔者对吉林省多所高等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进行了调查,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了我省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尚处于较低的层次,大部分大学生对信息素养闻而未闻、而拥有良好的信息意识更无从谈起、对信息需求的获取、捕捉、评价及利用等能力都非常欠缺,更有一部分大学生存在着道德失范行为。笔者针对我省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对策研究,从社会、高校、大学生自身三方面提出了提高我省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5个方面的途径和措施,以此推进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水平的深入进行,促进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45.5
本文编号:2557719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4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阚丽红;;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几点思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南国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3 张进良,张克敏,何高大;从美国的信息素养教育谈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4 南国农;新世纪信息化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推进“14345工程”[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12期
5 李云文;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的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目标的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6 刘晓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7 刘琳;;教育信息化与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年01期
8 李爱武,柳晓春;国内外信息素质教育[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2年04期
9 包冬梅;;国内外高等院校信息素质教育研究进展[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年04期
10 张蓉蓉;;教育与文化传承:贵州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两个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本文编号:25577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57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