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大学生道德选择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27 05:29
【摘要】:所谓道德选择是人道德生活实践中基于一定的价值取向,自觉自愿地做出的对不同道德价值或善恶的选择,包括道德意识的选择和道德行为的选择。它是一种德性选择,一种合乎伦理的选择,一种价值的选择。道德选择是人作为社会动物的最高形式的选择,它可以在自主、自愿、自觉、引诱、强迫等多种状态下呈现出来,具有实践精神,在贯穿道德活动的过程中使选择理性走向客观成为一种现实。从理论角度出发,选择是人类所独有的思想判断和实践活动,道德选择是人们在现实活动中人们不可避免的基本选择之一,贯穿于道德活动过的全过程,指引人们的道德行为,是道德行为的指南和开端。道德是可以通过教育完成的。道德选择教育的目标和宗旨就是通过教育手段使向善的选择成为道德主体的自觉行为,扬善弃恶。从实践角度出发,高等教育中对学生进行道德选择教育,教会学生面对多种道德选择如何进行选择,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真实的接触到社会现实中的冲突,并能从容应对,引导学生进行道德认知、判断,形成道德意志,唤醒道德的本真和自由,回归现实,回归主体,,推动大学生道德的正向发展,提高高等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摆脱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困境,从实践中体现教育伦理精神。 大学生道德选择教育在大学生道德素养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升高素质人才的资源保障,是个体活动自主性的必然要求,是道德实践本性的集中体现,也是高校走出德育困境的重要保证。大学生道德选择受到主客观因素影响,社会结构的变迁和道德选择多样化制约着大学生道德选择的方向。高等教育面临着道德认知与时间水平发展不匹配,社会责任与自我责任承担不协调,道德冲突与道德超越矛盾不平衡等诸多伦理道德的困境。要走出困境,必须积极探索大学生道德选择的有效途径,更新道德观念,树立新型德育观;加强制度保障,为大学生道德选择营造良好的环境;注重道德情感发生和培养的载体作用,积极展开道德实践活动;通过高校教学模式改革,提高道德教育能力;营造舆论氛围,发挥社会与家庭的作用。本文采取了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矛盾分析法、逻辑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和理论联系实际法,对大学生道德选择教育进行了全新的探索,通过阐述道德选择的内涵、特征、重要性等基本内容,对大学生道德选择面临的困境做出详细分析,最后从社会、学校、个人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培养的途径,通过对大学生道德选择进行教育,使其内化为自觉行为,并能够正确的甄别善恶,达到传承善良,维护社会和谐的目的。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新奇;论道德权变的特征与类型——兼评对待道德权变问题的几种态度和方法[J];道德与文明;2003年02期

2 项贤明;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3 鲁洁;教育的返本归真——德育之根基所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4期

4 鲁洁;;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3期

5 鲁洁;转型期中国道德教育面临的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6 李建国;;当代道德教育中的两难困境及其超越[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7 刘新春;;教育伦理学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王本陆;关于教育伦理学研究对象的再探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9 吴海燕;论教育德性的境界[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10 唐永泽;从生活实践中探寻道德的本质[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耀臻;论大学生道德选择教育[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栗蕊蕊;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吕田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664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664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c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