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国家精品课程项目:利用开放教育资源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发布时间:2019-12-01 05:13
【摘要】:国家精品课程项目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项目,旨在通过开放教育资源建设提升本科教学质量。西方研究者普遍认为,国家精品课程是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项目(简称MIT OCW)启发的一种开放课程形式。本文以中国国家精品课程项目为研究主题,围绕项目的目标、运作实施、发展历程、启动背景、与MIT OCW的联系和差异等问题,采用文献研究、正式访谈、非正式交流等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聚焦研究问题。论文提出基于开放教育资源的目的进行分类,将开放教育资源实践模式分为转变性的建设、直接使用、重新使用和公开/咨询四种类型,并利用这一分析框架讨论了中国国家精品课程项目和MIT OCW项目的异同。文章认为,国家精品课程项目是中国独立应对国内挑战的决策,而不是引进的开放课程模式;中国和北美地区对大学教学的认识非常不同,中国高等教育既借鉴了历史上法国重教学和德国重研究的大学模式,又结合了利用"榜样"、注重团队建设提升质量的传统。这使得国家精品课程项目具有独特的体制优势,与其他开放教育资源项目相区别,而且难以在北美地区执行,但这也有助于启发我们重新思考北美的大学教学及其改革。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曾海军;曾德考;范新民;;基于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探讨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10期

2 杨平展;王斌;罗兴元;;麻省理工大学的开放课件对我国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启示[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年02期

3 周燕;;MIT OCW效果评价对我国精品课程评价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年04期

4 王秀花;;精品课程建设及其评审的误区[J];职业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5 丁兴富;王龙;冯立国;沈孝苹;田洪滨;金红莲;;北京市精品课程网上资源运行情况专题调研及主要结论[J];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05期

6 王洪菊;;MIT OCW与我国精品课程比较[J];科技信息;2009年32期

7 路新民;;精品与泛品[J];开放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8 王鹏;;2003—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的变化与趋势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1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生兆欣;;建国后十七年中国比较教育状况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2 马力;;五年制高职精品课程建设中的误区及对策[J];才智;2010年15期

3 解玲;;以科学发展观为契机,提升精品课程建设[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4 姜丹;张巧霞;;家庭背景与初中生自身教育期望关系的实证研究[J];成才之路;2010年11期

5 李雪;郭余欢;;建国初十七年基础教育学制改革浅析[J];滁州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曹永忠;常州府学及其沿革考[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3期

7 曾海军;范新民;马国刚;;网络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在行动:基于中文文献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09期

8 张会杰;龙世立;王仁卿;;我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11期

9 凌健;;新加坡大学国际化政策分析[J];东南亚纵横;2009年03期

10 邵梁;;基于服务的共享教学资源库平台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3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吴云鹏;;美国大学学分制及其对二十世纪中国高校学分制的历史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任盈畅;;孔子的教师角色思想新探[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付志红;李春燕;李新;张谦;;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共享与应用中的若干问题[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1)[C];2008年

4 唐仕春;;他们是谁——新中国建立初期来华苏联法学专家群体考察[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幸福;陶行知与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杨海燕;中学语文教育与现当代文学[D];山东大学;2011年

3 吕世虎;中国当代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历程及其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赵军;民办高等教育制度变迁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赵敏;我国现代大学教师管理制度伦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李庆刚;“大跃进”时期“教育革命”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徐文;教育产权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彦荣;中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文化路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周倩;高校科技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程程;民国中后期普通中小学劳作教育研究(1937-1949)[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吕斌;行业高水平大学科学定位与特色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3 王晓亮;黑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效益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4 邹绮文;后现代课程观下的精品课程建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5 王忠才;大学生羽毛球网络课程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火光;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站网络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辅助评价系统设计[D];西南大学;2009年

7 潘承生;建国初期桐城县基础教育改造述评(1949-1952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新刚;高职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状况的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黎;学校教学改革的案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曹雪娇;增强精品课程示范性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萨利·约翰斯顿,陈青 ,张伟远;美国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挑战及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15期

2 田·贝妮,笛苇·帕多嫫,阿明·游海瑞,熊鲲;印度尼西亚开放和远程教育的发展与经验[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04期

3 费利克斯·利布罗,陈垄;高质量的远程教育:菲律宾大学开放大学的经验[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05期

4 王龙;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项目执行报告概要及评述[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08期

5 刘莹,聂钢;MIT开放网络课程述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6 马良生;日本、韩国远程教育情况考察报告[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7 范德明;;精品课程教学网站教学效果评价问题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11期

8 丁兴富;王龙;;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运动评述[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10期

9 谭凤;;MIT OCW的成功之道对我国精品课程建设的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03期

10 张大良,吕浩雪;打造精品课程 提升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W.Prochaska;C.Kaiser;M.Krupenin;;How inclusion fluid chemistry can help in understanding mineral deposits-Examples from magnesite and siderite deposits in the Southern Urals[A];Abstract Volume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Mineralization in Precambrian Terranes & Unesco/Iugs Igcp 443 Annual Meeting and Field Correlation 2003[C];2003年

2 Fritz EBNER;Walter PROCHASKA;Amir M.AZIM ZADEH;;The type region of“Veitsch type”sparry magnesite (Austria/Eastern Alps)[A];Abstract Volume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Mineralization in Precambrian Terranes & Unesco/Iugs Igcp 443 Annual Meeting and Field Correlation 2003[C];2003年

3 ;Geochemical Research of Magnesite Deposite From Eastern Liaoning Province,China[A];Abstract Volume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Mineralization in Precambrian Terranes & Unesco/Iugs Igcp 443 Annual Meeting and Field Correlation 2003[C];2003年

4 ;Genesis of the Primary and Deformation Structures in Podiform Chromitite:Evidence from the Neoarchean Podiform Chromitite,North China Craton[A];Abstract Volume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Mineralization in Precambrian Terranes & Unesco/Iugs Igcp 443 Annual Meeting and Field Correlation 2003[C];2003年

5 ;Mylonite-Type Oreshoots in the Massive Sulphide Cu-Zn Deposit At Hongtoushan,NE China[A];Abstract Volume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Mineralization in Precambrian Terranes & Unesco/Iugs Igcp 443 Annual Meeting and Field Correlation 2003[C];2003年

6 ;Arc or plume magmatism?——discussion on geological setting about Meso-and Neoproterozoic mafic-ultramafic rocks from northern Guangxi,China[A];Abstract Volume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Mineralization in Precambrian Terranes & Unesco/Iugs Igcp 443 Annual Meeting and Field Correlation 2003[C];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斌;开放型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龙;周效凰;;中国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模式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2 John Seely Brown;Richard P.Adler;王龙;;点燃思维之火:开放教育,长尾理论和学习2.0[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龙;中国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问题、对策与相关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2 崔淼;我国开放教育资源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本文编号:25682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682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3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