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女大学生职业归因风格与择业心理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0-01-22 15:29
【摘要】:近年来,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女大学生的择业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以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探索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职业归因风格和职业未决之间的关系。以期为高校就业指导机构提供借鉴,进一步加强对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以更有效的方式指导女大学生就业。 本研究以曲阜、潍坊、徐州的5所大学的女大学生550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采用SPSS17.0和LISREL8.7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了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职业归因风格以及职业未决的现状,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在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职业归因风格和职业未决上的差异,通过相关分析探讨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职业归因风格以及职业未决之间的相关关系,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职业归因风格和职业未决之间的中介作用。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在女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上,各维度的得分及总问卷得分均超过了理论平均值3,说明我国女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较高,处于中上水平。在女大学生职业归因风格上,各维度得分和总问卷得分均低于临界值3,说明女大学生总体倾向于作内部的、稳定的、普遍的、可控的归因。在女大学生职业未决上,定向量表和情感舒适量表得分均大于临界值3,原因量表得分则低于临界值。总职业未决得分为2.847,低于临界值,表明我国女大学生职业未决水平偏高。 (2)女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职业归因风格、职业未决在年级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女大学生职业归因风格在父亲职业、母亲职业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女大学生职业未决在母亲职业、是否有兼职经历上存在显著差异。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职业归因风格和职业未决在其他人口学统计变量上不存在差异或者差异不显著。 (3)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归因风格的积极稳定性、积极控制性、消极控制性维度呈显著负相关,和消极稳定性和消极普遍性维度呈显著正相关。 (4)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和职业未决的定向维度、情感舒适维度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与职业未决的原因维度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 (5)女大学生职业未决和职业归因风格的积极稳定性、积极控制性、消极稳定性、消极普遍性维度上呈显著相关。 (6)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女大学生积极事件的职业归因风格及职业未决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图文】:

归因风格,测量图,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定性、消极普遍性维度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将积极事件归因于自身的、稳定性、可控性素及将消极事件归因于可控性因素的女大学生,因不同原因类型导致的职业未决越少,消极事件归因于稳定性、普遍性因素的女大学生,因不同原因类型导致的职业未决越多4.5 中介作用分析通过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职业归因风格和职业未决的相关分析我们发现,职业归风格和职业未决呈显著负相关,职业归因风格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相关显著,职业决自我效能感和职业未决相关显著。根据Baron等人(1986)提出中介效应检验的三个条件其一是模型中自变量与因变量间、自变量与中介变量间以及中介变量与因变量间必须存显著相关,本文假设职业归因风格(X)会影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M),而职业决策我效能感会进一步影响职业未决(Y),因此我们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看成是两者间的个中介变量。4.5.1 积极事件归因风格对职业未决的影响相关分析说明,积极事件职业归因风格与职业未决相关显著,为了进一步确定两变之间的关系强度,我们建立以积极事件归因风格为自变量,以职业未决为因变量的测量型。路径系数的估计值(标准化解)见图 4-1:

路径图,模型估计,职业决策


本研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职业归因风格和职业未决中的中介模式如图4-2,(a、b、c、c’均为标准回归系数),其中变量间的数量关系可以用(1)、(2)、(3)三个方程来描述,相应的路径图如图4-3所示。c是X对Y的总效应,a、b是引入中介变量M后的间接效应(即中介效应),c′是直接效应。当只有一个自变量和一个中介变量时,效应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图4-2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在积极事件职业归因风格和职业未决之间的中介作用X 积极事件 Y 职业未决c e1Y=cX+ e1(1)M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X 积极事件 Y 职业未决a bc′M=aX+ e2(2)Y=c′X+bM+e3(3)c=c′+ab (4)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47.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胡艳红;刘霞;;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比较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孙兆扬;;基于归因理论的大学生择业观研究[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李莉,马剑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其归因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3年04期

4 施章清;孙昕怡;;大学生择业心理归因结构研究[J];心理科学;2006年03期

5 彭永新,龙立荣;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测评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龙燕梅;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2 余淑君;大学生完美主义、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职业未决的相关关系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姜飞月;职业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在大四学生职业选择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赵冯香;大学生职业决策量表的编订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王同军;大学生的职业归因风格、职业价值观、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求职行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719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719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8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